据报道: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目前已呈现出“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两翼齐飞的现状,作为亚太乃至国际的航空枢纽,又是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发、生产基地,上海正在成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和世界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上海民用航空青浦园区正在逐渐担当起国际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区的重任,推动上海尽快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
青浦民航产业园区的“千亿级”目标
上海民用航空青浦园区是2011年启动开发,2012年10月15日获得上海市经信委授予“上海市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民用航空·青浦园区)”称号,2013年10月8日获颁上海市商务委市级外贸基地称号,园区在此基础上完成产业规划编制,明确将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材物流、航空服务以及通用航空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建成集航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民用航空产业园区。根据园区中长期产能设计,目标2020年达到300亿元,2035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青浦与江苏、浙江接壤,是上海与长三角的重要交通节点,而民用航空青浦园区距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仅8公里距离,在地理位置上可谓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民航青浦园区开发主导园区--青浦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7.36平方公里,包括功能区和产业区两部分,民航产业园便位于青浦出口加工区功能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里的3平方公里以及产业区发展用地2.2平方公里,共计5.2平方公里。
据上海民用航空青浦园区、上海青浦出口加工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农介绍,航空产业发展一直是上海市青浦区政府和青浦园区的工作重点,目前航空产业发展已经与会展、物流、北斗等产业并列为青浦四大支柱产业平台之一。青浦区委区政府正在牵头组成青浦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青浦民用航空企业联合会也正在筹备,而青浦区关于加快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将尽快出炉,其中针对园区重点发展的航空维修、培训、服务、物流以及通用航空等方向都给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位一体”延长民航产业服务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航年均增长17.6%,远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随着我国民航机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发动机维修市场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作为窄体客机常用的发动机,CFM56型发动机主要配备在波音737、空中客车A320飞机以及一些支线飞机上,率先入驻青浦民航产业园区的上海普惠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就是以维修CFM56型发动机为主要业务。2007年11月,全球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的普惠公司与东航合资的维修项目落户青浦;2009年9月,上海普惠维修飞机发动机维修公司正式投产,投产当年只维修了一台CFM56型系列发动机。不过,上海普惠在短短数年间的发展可谓异常迅猛,年产值去年已经达到20亿人民币,2014年还获允开发航空发动机再制造业务,既拓展了循环化经济领域又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负担,被借鉴成为上海自贸区经验得以推广。
今年年中,美国普惠与东航协商共同增资引进V2500发动机项目,预计两年后完成建设投入运营,基本实现对现役干线客机主力机型发动机维修能力全覆盖,增加每年250台发动机维修产能,届时上海普惠维修总能力将达到550台,产能规模达到90亿元人民币。下一步,上海普惠还计划利用发动机市场信息资源开展发动机销售、租赁等业务,积极向成为集发动机大修、工程服务、机队管理、零部件修理为一体的集成服务商转变,达到世界级发动机维修中心管理水平。
上海普惠的成功模式在未来两三年内将推广至整个航空附件维修产业,上海霍尼韦尔东联航空机轮刹车大修工程有限公司、主营航电维修的上海柯林斯航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从事航空机载电子设备和附件修理的上海沪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合资维修企业也将陆续进入园区。
与此同时,诸如法荷航集团在远东地区的首个航空维修子公司--法荷航航空附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也在青浦航空产业园区稳步增长,2013年年底才开始运营,目前业务已经覆盖国内数家航企,还筹划着在目前的航电设备维修基础上加速引进国外先进航空维修能力,拓展业务和规模。
航空维修是青浦民航产业园区四大板块中最重要的一块,航空培训、航空物流与航空服务的共同发展,“四位一体”使得上海民航产业链得以延伸。被冠以“东航大学”之称的东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50亿元,已于2013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将完工投用,未来这里将是一座培训飞行、机务、维修、地勤等人员的人才基地,将承担“研、产、学、用”全生命产业链研发应用基地的重担。在航空服务领域,青浦民航产业园区也已经吸引了一批人才输送、飞行员证照服务等企业的入驻。
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国内快递业几大巨头总部都落户青浦。徐农告诉记者,园区将配合上海整体规划,致力于打造空、铁、陆、港联运的综合现代物流枢纽及华东地区航材物流中心。
“贴身服务”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速
近年来,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高速发展,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也是作为十三五的新增长点,青浦正在探索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发展,此大背景下,通用航空产业纷纷进军青浦民航产业园区。据了解,已有通航服务公司和研发生产企业落户。
筹建中的上海啸翔通用航空服务公司计划开展飞行培训、航空器代管、选型以及采购咨询服务,航空器和航材销售代理、维修服务等业务,他们代理法国Cabri G2轻型直升机在国内的销售业务,已经有数十架的销售订单。同时他们在上海备案了首个直升机C类起降点,以后直升机培训以及航空爱好者活动都可在青浦进行。此外,入驻青浦航空产业园区的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则是一家集飞机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私营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独立研发的风翎号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荣获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工业设计奖,采用全碳纤维先进复合材料工艺制造,可在陆地、水面、草地和雪地等特殊地形起降。
据徐农介绍,园区在积极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切实解决企业需求,激发企业活力,助力企业成长。譬如,在啸翔通航开展直升机飞行伊始,了解到起降点附近的电力线缆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园区领导迅速组织相关科室协调安排与电力公司充分沟通,制定工程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线缆入地工作,保障了通航业务的顺利开展。像这样的“贴身服务”的事情还有很多,民航产业企业选择青浦园区就是选择了安心。
民航产业布局“上海模式”的重要意义
如今,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已呈现出“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两翼齐飞的“上海模式”,在产业布局方面,上海经过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张江南部(飞机设计研发)、祝桥东部(大飞机总装)、紫竹园区(国产飞机客服、航电等)、临港产业区(发动机研制、飞机租赁等)、宝山大场(ARJ21总装)、虹桥机场、浦东机场、青浦航空产业园区等功能定位各有特色的航空产业集聚区,各地区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已经初步显露,并与周边功能区形成协同效应。
“上海模式”如何协调各个航空产业空间进行错位发展,在目前全国风行的“航空城”的造城运动中很有借鉴意义。据统计,目前全国62个城市依托54个机场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而更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全国已有150个城市申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150个城市规划航空园,在建的仅有三十几个,相对成熟的更是凤毛麟角。
尽管目前上海已经在民航产业布局方面显示出“渐入佳境”的状态,但来自上海交大的航空业专家肖刚也提醒到,上海在发展民用航空产业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民航产业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的特点,做好“做强基础、把握高端、主导合作、提升服务”四件事。要通过航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将现有民用航空研发和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并根据国际航空产业发展趋势,通过产学研共同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布局与技术示范作用,并积极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的新兴市场。最终将上海建成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和世界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