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产业园区升级是上海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2016
09/12
11: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今年8月上海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作为其中的起草人之一,在日前举行的“福睿华鑫发展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阐述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并提出产业园区是上海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关键的观点。

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上海供给侧改革形势迫切

有观点认为,上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有着比较优势,一是上海人均GDP已经超过10万元,全国最高。另一方面,上海城镇化超过90%,三产比重超过70%,上海目前发展阶段是“两个后”,即“后工业化阶段和后城镇化阶段”。

但魏陆认为,上海其实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压力更大,提高供给侧效率要比国内其他地方更加紧迫。与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其他国际性城市相比,上海行政区域面积最大,为6000多平方公里,东京2000平方公里,纽约780平方公里,从GDP总量来说,上海比纽约和东京低,超过新加坡和香港。但如果从人均来看,上海在这几个城市排在最后。2014年,上海人均GDP为1.49万美元,纽约高达7.7万美元,东京6.5万美元,香港是4.02万美元。从这一点看,上海的GDP低,人均产出更低。

从开发强度即建设用地占比面积看,上海开发强度为49.2%,而东京是29.4%,香港仅21%。上海人均能耗也比其他地方高。“上海供给质量在国内比起来是好的,但是跟国际一流城市比,差距还是很大。”魏陆说,上海在2040年要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如果供给目标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很难实现。

上海人口在2040年要控制在2500万以内,规划用地面要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现在上海已经是3100多平方公里,今后几十年,上海建设用地基本是微量增长。因此,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上海供给侧改革非常迫切。

另一方面,上海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2011年上海提出减少对“固定投资、重工业、房地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四个依赖”。如今,五年过去了,减少四个依赖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特别是房地产目前的状态特别让人担忧。“我们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面临挑战,而新兴产业发展又不尽人意。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长6.7%,如果以各省GDP增长速度看,6.7%在全国排在25位,比较靠后。”

此外,政府的管理方式上,还有很多方面不适应经济新常态、新形势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工业用地的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传统上工业用地都是“加高”政策,土地面积比较大,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效益就可以上去。现在产业是服务型、小型化,对土地的规模要求不那么高,但工业用地还是采用原来传统的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第二,不适应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现在政府对很多企业都有扶持,但资金分散在很多部门,像发改委、经信委,科委等,普遍竞争性不足,效果不是很明显。第三,招商引资不适应新的要求。现在还是低成本以及政策上的优惠,不能适应新的产业转型要求,如产业链招商和价值链招商。第四,产业政策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原来的经济是处于产业链末端,是模仿者,国外发展比较快,只要在国内模仿就可以。“现在我们要成为中前端而不是末端,要从模仿者变成创新者,现在的产业政策也不太适应。”魏陆说。

魏陆还指出,在营商环境方面,上海的运营成本高,但作为国际性大都市,要想与一流城市竞争,必须提高软实力,这就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