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分部从上海市质监局得到一个好消息,其涉及多个类别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证通过了审批,而以往,获得相关许可至少还要等上一个多月。这得益于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取消了原本许可审查中的产品检验环节,高桥石化成了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截至目前,上海持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194家、证书1239张。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上海企业每年新申请或变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总量快速增长,上海质监部门的年均办理量超过500项,然而受制于繁杂的审查手续,办理速度无法快起来。而迟迟拿不到许可,让一些急于开拓市场的企业如坐针毡。
根据我国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发证前对企业的审查主要分两步:实地核查、产品检验,过了这两关才能发证。而各项制约速度的环节中,恰恰是实地核查后的产品检验环节最耗时,最让企业头疼。以高桥石化此次分两批申请的三个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为例,改革前,两批产品的送样加上检验总共需要约54个工作日。
实际上,不同的工业产品,具体的检验时间也不同,比如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其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发证检验机构应当在收到企业样品之日起40日内完成检验,这意味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检验最长需要40个工作日。此外,一些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检验机构远在北京,先要预约,如果遇到送检“高峰”只能等;预约成功后,还要把样品送到北京,往返一次也耽搁时间。
除了时间,产品检验环节的相关费用也要企业承担,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是笔不小的负担。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业产品的相关检验费用从700元到5万元不等,这还不包括前面提到的送样成本。而上海取消产品检验环节后,上述费用便全部免除,高桥石化测算,三个工业产品共减少检验费用1.87万元。
市质监局方面认为,改革后,通过“放”掉产品检验环节,让企业通过实地核查后就能持证生产,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但这不等于放松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在这方面,质监部门的把关只会更严格。据介绍,上海质监部门将把事中事后监管提前,对申请生产许可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后,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对企业的相关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确保产品检验环节不缺位。
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同意和肯定,有望在实践成功后被复制推广到全国。更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此次探索,或将成为推动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修订的契机,未来,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中的产品检验环节这项上海经验,很可能以国家法律法规条款的形式得到进一步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