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持续推进制度创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7
06/06
11:58

编者按

5月26日,市政协召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协商会,十数位委员围绕本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难点问题协商建言。本报选取部分建言内容,以飨读者。

培育各类社会服务中心

金忠明(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上海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供给侧改革不能局限在第一、第二产业考量。群众最大的需求,在我看来,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需求的精细化、多样化、高端化会越来越突出,一定要在这个方面超前做好准备。上海有不少社会服务中心、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要出台政策鼓励他们做能真正满足群众需要的东西。比如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很旺盛,现在主要靠一些商业性培训机构提供服务。政府应该出台指标体系,考核学校、协会、学会等的相关工作,把服务学生的记录、回答学生咨询的记录、学生的满意度等纳入考核,5年、10年以后再做一个反馈和评价,这就是百年树人。

有序盘活存量土地

周和平(市政协委员,上海和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是老工业基地,有不少存量工业土地和厂房闲置。虽然这些年也搞了一些创意园区,将这些土地加以利用,但仍然处于现行法规的灰色地带,长此以往,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不利的。

虽然上海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本市盘活村里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最近又出台了《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但文件精神的落地情况并不符合预期,仅有部分大型国企享受了文件红利,盘活了存量土地,但更多的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转型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市级层面一再强调严格控制用地增量、盘活存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向,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出台了很好的政策,希望下一步在政策的落地方面再多下功夫,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有效地进行。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陈其(市政协委员,上海天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

企业负担涉及几个方面。

第一,税收问题。营改增以后上海不少企业的税负从5%的营业税改为6%增值税,无论从数值上还是企业感受上都有所增加。

第二,社会保障缴费压力。社会保障缴费比例常有调整,从预算报告里可以查到上海2016年收了3500多亿元,这个数字是不小的。

第三,用工成本的增加。现在上海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是6504元,国家还有一个政策,规定3500元以上就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个人即使拿到了平均工资,但是实际所得是不到的。我大概算了一下,按照6504元的平均工资,个人实际所得是5200元,单位为他承担的成本是9000元,企业的用工成本年均达到每人10万元。

第四,企业政策不平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推出了不少政策,有倾向性的,部分行业的企业享受比较多,但更多企业没有享受到这个政策,这是不平衡的,很多传统企业会受到影响。

第五,物业成本上升。这是构成企业成本负担的很重要因素。上海企业大多从事服务性行业,需要房屋办公楼,租金的上涨是非常快的。租金的上涨有它的特殊因素,物业本身的价值在提升,所以租金也在涨。

这些问题都是微观的,但与企业实际感受密切相关,应予关注。

将指导“双创”纳入教师考核

孙海彬(市政协委员,上海电力学院研究员)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最需要的是人才。而前不久我看见上海社科院有份调研报告,指出上海人才恰恰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短板。高等院校是人才供给的重要渠道,上海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上海比较重视,也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在创新创业与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结合得不够紧密。我自进入高校工作,就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项工作始终没有被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指标,所以几乎没有教职人员愿意做这件事情,不过我做了,当年指导的学生现在不少都成为创新创业的骨干,最近还有同学邀我一起创业。这时我就发现,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的时候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窗口。

提两个建议,一是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也纳入教学工作考核;二是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最好能有专门的窗口和通道。

用市场手段调节企业用地

郭翔(市政协常委,上海国翔科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现在给企业供地,都是批租,一批就是好几十年。但土地这么重要的资源这样使用就不够灵活。我建议,给企业的时候协定税收水平,达得到,可以享受优惠租金,达不到就取消优惠甚至加成收取地租,这才是用市场手段调节,让企业优胜劣汰。

科创中心建设,有三大问题:人才怎么引进?人才住在哪里?科技公司如何融资?可建立一个平台,对有成果没钱的科研人员,收购他们的成果;也可以看准一些项目进行孵化,待孵化成功让被孵化的企业出钱来补偿孵化器,这样一来就盘活了,也会吸引很多有科研成果的人和企业。

让“科创”切实促进经济发展

黄勇平(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界别活动召集人、提案委副主任)

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我最看重科创中心建设中把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看重科创中心建设切实促进上海的经济发展。上海在重大科学装置投入方面是非常有远见的,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无疑为上海在未来科学发展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还要谋划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对上来的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动力。比如说光量子,我们看到量子计算机已经出来了,它可能会替代传统电子计算机。既然上海在这方面已经投入很大,就要把相关产业布局研究起来。大科学装置建在上海,应该为未来上海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更好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胡江波(市政协委员,上海邮讯通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做了20年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是市北某镇第一批工业用地招商时引进创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转型,就把生产基地移到奉贤去了,想将原来的厂房做成文化、健康、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但因为土地性质是工业工地,不少有兴趣的企业就不能进来,这是现在最大的瓶颈。

另外,搞工厂总是有仓库、配电房的,现在有些被当作违建拆掉了,导致部分企业的生产因此受到影响,更难以转型升级。

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政策

卢建熙(市政协委员,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觉得很多政策应该梳理、清理。比如规定每1500平方米厂房只能注册一家公司,这种规定显然过于僵化教条,没有考虑到各个行业的需求特点。

再举个例子。我们企业花了20年研发了一个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产品,是国家重点新产品,有专利,得过国家发明奖。这个产品我们在全国都在推广应用,偏偏在上海不能推广,原因说来令人啼笑皆非:上海有地方政策规定,一个产品进医院,必须由医保局给个代码,但要搞到医保局的代码,又必须医院先打报告申请——但医院觉得,这产品我都没用过怎么能打报告?这就成了“此路不通”的循环。

这仅仅是我亲身经历举的例子,可能其他行业这种问题也不少。我建议把现行政策好好梳理一下,否则创新很难,创新成果要进入市场更难,而创新没有市场认可就是白费。

企业合规成本要降低

蒋颖(市政协常委,德勤中国副总裁)

过去一年半,我们围绕企业为了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产生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资金成本等做了些调研,发现在这方面政府还有很大作为空间。2017年世界银行评估世界190个经济体在营商便利度方面的排名,中国现在排名78位,比去年提升了6位,用的样本是上海55%、北京40%、其他省市5%。在同一份报告中,美国排名第8、德国第7、日本第34。

我们总结出四个方面:第一,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过程中,办事和申请资料的透明度、精准度、标准化、一致性有提高的空间,目前往往同一个事项在不同区域也可能有不同的口径。第二,部门之间不够协同。以先进制造业关注的土地和厂房为例,建筑审批的手续很复杂,在上海获得一个建筑许可需要走22个备案和流程,平均246天,取得建筑许可发生的成本占厂房价值的7%,而相应数据在英国是86天,占厂房成本的1.1%,在美国则分别是85天和1%。我们梳理发现,如果把一些流程可以从“串联”变成“并联”,就能为企业节约很多时间成本。第三是监管过度和一刀切。产业升级过程中,很多企业发生了并购重组,有些企业被并掉了,很多注册信息发生了改变,就给有些外籍员工的证照办理带来不便。第四,政府信息企业不了解。政府的确出台了很多政策,做了很多工作,但企业没有渠道了解。同时,很多政策文件是从职能部门本位视角制定的,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值得相关部门认真考量。

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点

杨成长(市政协委员,上海申银万国证劵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着力点落在去产能去库存上,产生了明显效果。这说明政策必须聚焦。上海有自己的特点,建议突破点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区域结构优化、财务结构优化这几方面找。

上海制造业需要遵循的三个规律:工业的一般升级规律、大都市尤其是世界性大都市工业发展规律、上海自身的产业传承规律。建议上海未来要更加按照国际大都市工业发展的规律布局产业,尤其是优化产业结构。国际大都市空间最宝贵、环境最重要、要素变化最大,什么产业能适应大都市的这种环境,要认真研究。

上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要放在传统服务业的改革上。上海生产总值中,金融业占17%、商业占15%、房地产占7%—8%,这三大服务业就支撑了将近一半的产值。而从全国来看,这三大产业都在下滑,上海有无可能例外?万一也发生下滑,窟窿怎么补?需要未雨绸缪。

所谓现代服务业,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办法,在上海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大约20%,跟相应的全国性数据也差不多。而从增速来看,上海这些服务业甚至不及全国,全国去年这些产业的增加值排在所有产业第一位。上海的现代服务业这几年尽管也在发展,但是占比提升并不明显,教育、文化、科技、养老、医疗、体育、娱乐这些产业基本上市场化程度、服务能力没有提高,加起来的利润好像也只有一两百亿,很多产业只有几个亿利润,说明这些产业在上海市场化发展还没有突破。怎样提升这些产业的发展速度?

上海科技创新特别是大科学平台的体制设计要胸襟开阔。现在的科学创新平台设计分四个层次,大科学平台、专业化平台、科技产业孵化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总的设计思路是希望成果能够在上海转化,能够成为我们上海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但坦率说,上海的工业就这么一点比例,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又只有这么一点,如果靠上海自身的这些产业来承接这个大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上海的科技创新平台一定要对全国乃至世界开放,不仅是研究要开放,成果转化利用也要开放。

上海应有服饰行业大品牌

金建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产能过剩不仅仅是煤炭水泥钢铁,服装纺织也过剩,也要搞供给侧改革。

最近去青岛开会,那里的同志很自豪,说自己有三大世界级品牌:青啤、海尔、海信。我听了很受刺激,上海的品牌好像还没有哪个达到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回来就盘算,要通过两年的努力搞一个中国国服服装4S店,这个4S店的核心包括设计、创意、裁剪、缝制,30分钟可以试样,3小时把衣服弄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以前上海服装实力非常强,“穿在上海”没有异议。但说实话,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天津、深圳、广州的服装行业都远远走在上海前面了。

上海要建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齐名的时尚之都,总得有几个服饰行业的大品牌。

高标准建设数据通讯设施

马益民(市政协委员,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上海要建成四个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信息流和互联网流量物理汇聚至关重要。高标准数据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建成时间与速度也至关重要,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硬件基础。

若打开新浪的首页,可能有370—500个要素组成,这不是在某一个地方产生的,可能有一个要素从贵州拿来,一个要素从新疆拿来,整合起来呈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移动互联网,数据通讯的时延要控制在10毫秒左右才能满足需要,但今后最热门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数据通讯的时延要减少到1毫秒以内才行。获得数据越快,价值越大。所有这些都会归集为高标准的数据中心和数据网络建设上,这些设施对上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在这方面,上海这几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影响力很大。近几年来,上海各个通信运营商都在高端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上投入了很多,但是目前由于整体绝对能耗和电力、土地等资源方面的影响,上海的高端数据中心总量出现了不足,对于上海进一步吸引高端金融、研发、生产人才乃至未来信息化生活等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目前土地、电力资源以及审批和运营保障出现的一些影响发展的瓶颈,希望能够引起市级层面的关注,进行专题研究。

把企业做活是“科创”重要课题

汪胜洋(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副主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话题,上海应该把重点放在营商环境的建设上。

营商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审批的问题,它包括方方面面。把营商环境打造好,对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是非常有利的。自贸区试验就是为了改善营商环境,要研究如何把这件事做实、做好。

科创中心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并不是市场导向。市场导向的深圳,为什么创新这么有活力?是因为以企业为主体。深圳大量的财力投资在企业上。深圳有一个创新点,即把事业单位分为两类。若有专业人士携科研成果从海外回来,但还没有完全产业化,向有关部门咨询有什么政策时,政府经评估会投资筹建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机构,待实现产业化以后再变成企业。

上海科创中心的短板主要是企业的活力。如何把钱和其他资源投在企业上,把更多力量专注到以市场主体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把企业做活,这是上海科创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

医疗信息化统一建设事半功倍

朱同玉(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副主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

医疗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方面。上海的医疗资源不输于全球最高端的国家,但是我们上海的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抱怨,为什么呢?我自己是医生,我们大的医院每年接待300多万患者,需要住院的只有10万左右,另外大量的病人是不需要在大医院住院看病的,换句话说到更低级别的医院就能治好了。

另外一个感受,现在流行每一家医院都有一个自己的APP,全国19000家医院,难道我们要下19000个吗?我们在这个上面能不能挂到号?我曾尝试自己挂自己的号,没有一次挂成功的。因为医疗资源都是分科的,给这个网站两个号那个网站两个号,结果大家的号都不够用了。需要打通医疗资源,把所有号源都放在一个挂号池里,让你在每一个点上都能看到这个医生还剩几个号,那个医生还剩几个号,这样就不会一边挂不到号,另外一边号源浪费了。我们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需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这是事半功倍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