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自贸区全球维修产业优势渐显
2018
01/30
15:27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全球维修产业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在高端服务业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已受理自贸试验区内出入境维修批次2.7万余批,金额将近4.2亿美元。

这其中,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的全球维修监管新模式,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全球维修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并已被推广复制至全国。

制度创新打破藩篱

奥宝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光学设备制造商,在以前,其在中国境内所有的待维修备件,都需要运往国外奥宝原厂维修。由于维修备件并非原进原出,因此维修料件的出口会产生出口增值税,维修完成料件的进口又会再次产生关税,再加上设备往返的运输费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运往国外维修的较长周期,也增加了库存短缺的概率及安全库存成本。

去年8月,奥宝公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计划开展全球维修业务。从此后,不只国内的待维修备件不用再漂洋过海到境外维修,奥宝公司在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待维修备件,还会运到上海自贸试验区来维修。据悉,目前,奥宝公司已计划在中国同时开展电脑、电路板、马达、相机及电源五大类零件的维修业务,目标在2019年底能达到年维修金额1000万美元,打造企业全球维修中心。

奥宝全球维修布局的变化,源自上海检验检疫局对于自贸区内全球维修政策的突破和创新。

全球维修产业,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工业4.0时代的战略性产业,全球维修正在为中国未来的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2年9月,首个“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即在上海成立。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前,我国对维修产品的入境核查、产品维修、废料监管等环节还存在着许多空白领域或监管盲区。

在此背景下,上海检验检疫局先行先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维修用进口旧机电产品的简易备案程序和检验监管新模式。2015年7月,上海检验检疫局发布实施了创新性的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制度,以“合格假定、事中监管、事后追责、风险管理”为原则,构建“企业能力评估+简易核准+监督检查”的监管模式。这既满足了维修企业对修理物品快速通关的需求,又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确保了环保、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把控。

产业受益快速发展

监管模式的创新,跨越了横亘在市场需求与传统监管要求及准入条件限制之间的障碍。2017年10月,该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复制推广。企业的维修业务也由此打开了新的大门,自贸试验区内维修企业的维修周期,相较区外维修周期平均缩短70%,区内维修企业的备件成本也大大降低。

上海贝尔信息产品有限公司是自贸试验区内最早一批试点维修业务的企业之一。得益于创新制度的优惠,该公司的维修周期从原先的60天降到了20天以内。目前,上海贝尔的外高桥保税维修中心已经从单一的总部维修,发展成为亚太地区超过10个国家提供产品维修服务的维修分拨中心。

通用电气(GE)亚太物流运营分拨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享受到了量身定制服务。上海检验检疫局在短时间内为GE公司量身定制了便利化的检验监管方案,通过能力评估、预检验、电子化信息溯源等手段,实现所有维修业务涉及的料件及产品的全过程监管,使得企业的全球维修业务顺利开展。

随着全球维修检验监管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上海自贸区维修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渐凸显。据介绍,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具备相关资质并已实际开展入境维修业务的企业共6家,维修产品范围覆盖通讯、计算机网络、汽车电子、半导体及工业控制设备、航空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不仅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材料,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