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系列发布会暨研讨会(先进制造业专场)5月16日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商务委、上海社会科学院率先发布了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等3个2017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
经分析评估,2017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分别为149、122.14和109.77,分别比2016年分别上升了4.2%、0.57%和8.1%,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优势。在产业国际表现方面,虽然产业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略有下降,但由于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和品质优势的上升,使得海外市场对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依然保持强劲,进而推动产业国际表现的上升,产业国际表现指数在过去三年间由162提升至175。在价值链提升方面,核心产品出口额占全行业产品出口比重等指标呈现趋势性上升,带动行业整体贸易竞争力走强,其中以处理器及控制器、存储器和硬盘驱动器等产品的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使得价值链提升指数在三年间由133上升至149。而在行业驱动增长方面,由于营商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整体产业资本收益率和产业集中度相对下滑,使得行业驱动增长指数由2015年的117下降至了2017 年的111,影响了行业整体竞争力水平。
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显示,根据连续4年的指数测算,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际竞争力在保持较强竞争优势的同时总体发展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保持在121~124 之间。在产业国际表现方面,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表现强劲且基本稳定,这主要归功于上海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的增长率快速提升,使得过去4年产业国际表现指数保持在接近150的位置。在价值链提升方面,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发展成熟度支撑了价值链的提升,使得其指数由2014年的101.29上升至2017年的107.34。而在行业增长驱动方面,行业成长速递、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则拖累了总体竞争力指数的提升。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显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在产业国际表现方面,上海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同类产品出口比重达到0.03%,产业的出口竞争力首次由弱转强,推动产业国际表现指数由2014年的93.62上升至2017年的105.68。在价值链提升方面,核心产品出货量的增长和技术的提升支撑了价值链提升的稳定增长,反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产品与国际前沿产品品质差距的核心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前一年度大幅度提升,推动价值链提升指数在4年间由89.74上升至119.39。在行业驱动增长方面,上海指数在2016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企稳回升,但在产业集中度、新能源汽车产比和新能源车型数量占比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
上海市商务委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从2015年起共同发起设立了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开展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分析项目的试点工作,并于去年7月首次对外发布了基于12个重点产业的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
国际上现有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体系主要有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世界经济论坛(WEF)每年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等,以IMD体系为例,其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评价,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国家经济实力、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等。
与现有国际评价体系不同,上海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试点是以具体产业为研究单位,注重对具体行业的国际表现予以评价和分析。相较于去年发布的指数报告,此次率先发布的3个行业报告在指标构建上更加突出竞争力的“国际”因素,从产业的国际表现、行业驱动增长和价值链提升三个方面评估了上海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其中:
“产业国际表现”指标是反映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的核心指标,衡量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上的直接表现,用国际市场占有、产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衡量;
“行业驱动增长”指标从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集聚水平反映其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体现了产业的地区发展情况,用产业集中度、产业相对增长速度等指标来衡量。
“价值链提升”指标主要基于进口替代的思路,以各产业进口依存度大的产品为出发点,选取各产业进口金额排名前十的产品为各产业的核心产品,通过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研发投入等指标来衡量。
来自上海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还就当前国际经贸形势下,上海先进制造业维护产业安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链分工体系,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等议题展开讨论。(经济日报沈则瑾)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