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宣传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长三角地区合作近期工作要点》。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上海频道、阿基米德FM共同主办,联手苏浙皖三省兄弟电台,从即日起联合推出《长三角一日》新闻行动(第一季)。通过录音报道、直播连线、双向直播、新媒体报道等形式,全面展现长三角各地市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发展的成果。
嘉兴作为浙江省与上海接壤的前沿,在2003年浙江“八八战略”提出以来,始终把“接轨上海”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去年四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两地合作按下“快进键”。在经济发展领域,与过去重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不同,嘉兴当前紧扣“创新”二字,在政策、规划、机制上全力推进与上海的协调和融合。
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嘉兴电台8月24日联合推出“长三角嘉兴一日” 新闻行动。在采访中,记者有些惊讶地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上海的企业和创业者们,在嘉兴落子甚至扎根,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双城记”。
同城生活 号码打头021
浙江嘉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潘珏斐,每个工作日早上七点,都会在家附近的徐家汇地铁口等同事,他们从浦东、宝山等区域坐地铁到出口集合。然后潘珏斐开车带着同事们,前往80公里外嘉兴平湖市新埭镇的公司上班。一早起来道路畅通,1个小时就到了。
嘉钛公司是上海交通大学前沿成果的产业化项目,生产的钛基复合材料构件,在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什么不在交大周边就地转化呢?潘珏斐解释说,不仅是因为土地成本高,而且这类金属熔炼已经不太符合上海很多园区的产业导向了:“交大试验室的真空炉,一次炼出150公斤,学校已经没有场地了,不能做量产,也不能做大的结构件。我现在的厂房和熔炉一次可以炼到一点几吨。”
不同于潘珏斐每天的双城往返,毕业于同济大学数学系的浙江仕善汽车科技公司的总经理黄留则是周二从上海到嘉善,周五再返回。他创立的企业,聚焦汽车自动驾驶所需的转向助力装置,研发部门在上海,生产转到了嘉善的中国归谷。离家虽然远了,但他的感觉是踏上了长三角汽车产业生态圈的舞台中心。“最明显就是节约了时间成本。从这边我无论到上海、宁波、苏州还是杭州,开车或者是地铁,就是一个小时。”智能汽车现在还在应用发展阶段,产品批量不是很大,重点在于要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因此嘉善位于长三角核心区的优势尤其突出。
说到同城效应,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标志,就是固定电话的区号。落户新埭镇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上海引进的,记者采访了一家搬来不久的企业,办公地方变了,但是电话号码一个都没变。前面的区号是上海的021,而并非嘉兴的0573。号码不变不是因为企业恋旧,而是为了保持业务的连续性,而且往上海打电话,是按照上海市话标准来收费的,不算长途。不仅是企业,居民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申请021号码。
上海的园区,浙江的特区,两地最优政策在此汇聚
嘉兴也有个“张江”?记者专程探访,原来它并非是大家熟知位于上海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而是横跨上海和嘉兴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这个园区在全国来说都是独一份,就是因为界河两岸一边是上海金山区的枫泾镇,一边是嘉兴平湖市的新埭镇,跨行政区域如何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这里要为全国打造一个模板。
在位于新埭镇一侧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展示中心,这是整个园区最早出形象的地方。首先它代表了园区的高效率,从建设到落成只用了180天。其次,在里面,通过大屏幕、VR影像以及实体沙盘,展现了园区的空间布局。位于平湖市最北端的新埭镇就像一个半岛嵌入了上海,其西、北、东三面都与金山区接轨。整个园区确立了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定位。总共87平方公里的面积中,7.1平方公里一期启动区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大屏幕正在向来考察的上海企业播放宣传片。讲解员说,9点开门,一个小时不到,已经接待了3批参观者了。最多的,半天里面要接待十多批。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的基础建设期,招商工作同步展开,这方面集中体现了一体化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新埭镇党委书记钟伟华介绍,以前新埭和枫泾两个镇,在招商当中是竞争关系,碰到好的项目都想抢。而现在,整个张江长三角科技城,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的五统一模式。两个镇会紧密地交流信息,同时相互推介,最终根据园区的整体布局来决定项目是否要引进,位置放在哪里。
除了产业政策优化,人才政策的通道也要打开。金山和平湖两地加上张江管委会三方正在协同努力,让园区汇聚上海和浙江的最优政策。比方说,在平湖上班的科研人员或是企业高管,能否拿到上海的居住证积分,目前正在商讨和推进。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在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目前400多家企业中,有40%以上的企业来自于上海,园区里随处可见上海牌照的车辆,每天还有班车到上海松江的地铁站,接送员工通勤。为什么中国归谷对于上海企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记者注意到,中国归谷是G60科创走廊成员单位,在与上海协调发展上,具有很强的抓手,而且这还是一个高颜值的园区,充满现代感的建筑,在纵横的绿水碧波间铺陈开来,富有江南韵味。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归谷智造小镇,是浙江省的特色小镇,由此你可以想象,这里对于创业者来说,从环境到配套都是丰富而有温度的。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样一个高品质高颜值的园区,九年前只是一个村级的工业园,比较多的还是木器加工、金属铸造和砖瓦企业。在为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找方向的时候,园区和上海海外留学人员管理中心进行了接触,发现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在上海创业,等到他们的企业走出孵化阶段,进行成果转化的时候,很多都需要在上海之外有一个更大的舞台。正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会,出台一系列吸引海归人才的举措,才有了今天我们面前这样一个中国归谷。
一方面着力吸引海归,同时也让各类企业都能感到宾至如归。归谷的另一个绝招是以效率说话的营商环境,归谷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丽萍介绍了两个纪录:企业工商注册最短一个半小时。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最短30天。据说吸引了很多上海的同行来考察学习。
打通轨交已成为嘉兴接轨上海的头号工程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步入快车道,这一年多来,新埭镇和枫泾镇的领导差不多每周都要见面,一体化发展中的难题逐一破解。比如两个镇之间新豪路这条断头路,年内就将启动贯通工程,打通完成后,从新埭镇的中心到金山北站,车程只要五分钟左右,缩短三分之二。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园区的概念,而是产城人三者高度融合。比如说,在整个园区的范围内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安防的体系,这意味着跨行政区域,要在技术标准和社会管理方面深度对接,这种接轨和融合,相比于同一个021的区号,无疑又要大大地迈出了一步。
企业来去间,各个区域彼此自然有竞争,但在嘉兴接轨乃至拥抱上海的进程中,合作共赢是无可争辩的主旋律。整个嘉兴有超过三成的工业产品是在为上海的支柱产业配套,产业结构紧跟上海的升级步伐。体验“双城生活”的人群中,嘉兴人也远多于上海人。嘉兴市合作交流办主任李轩渠透露,嘉兴已经把轨道交通作为对接上海的一号工程,推动“双城记”走向同城化:“初步设想走嘉兴市城区,轨道跟松江枢纽进行接通。区县也有自己的考虑,比如平湖,很希望跟金山的轨交22号线能够接通。嘉善可能跟青浦那边的轨道交通线接通。”
与此同时,军民合用的嘉兴机场已经列入国家规划,等获批后将启动建设,力争成为上海机机场集团的配套机场。还有两条铁路也在积极谋划前期工作,一条是 “苏嘉甬”,从南通到苏州,到嘉兴,再到宁波。另外一条是“沪乍杭”,从上海浦东经过嘉兴、乍浦到杭州。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对接,将使得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硬件基础更为厚实,区域内物流、人流、信息流的联动有了新的渠道,新的机会。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作者:俞倩、孟诚洁、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