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双自联动”助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中新社上海10月3日电 (王子涛 李姝徵)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伴随改革开放脚步,与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相伴相生。可以说,它26年的发展历程,是上海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张江自纳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扩区范围以来,充分利用“双自联动”(指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改革先机,实现自主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助推张江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如果不是在张江研发,这款新药可能不会那么快获得批准。”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吴振平告诉记者,得益于上海自贸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的试点,公司自主研发的呋喹替尼胶囊新药上市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不仅是和记黄埔医药首个获批新药,也是首个在中国研发并获批的抗结直肠癌肿瘤新药。
企业对创新药品的研发投入非常大,有限的资金投放在哪里一直是企业面对的难题之一。受制于原有的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捆绑的新药审批制度,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迫于产业化压力、或是迫于资金压力而难以为继。
吴振平表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实行后,企业可以找寻外包生产厂商进行生产,不用再单独建厂。这不仅加快了企业新药产业化进程,更避免了厂房的重复投资建设和产能浪费。
目前,借助“双自联动”机制试点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已在浦东新区吸引了22家申请单位,受托生产企业达20家,涉及试点品种33个。据悉,张江目前已有11家企业的16个品种参与试点。
张江不仅是“药谷”,更是“人才之谷”。人才是张江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张江“双自联动”最关键的动力引擎。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是2017年全国第一位经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推荐、获得永久居留身份证(俗称“中国绿卡”)的海外人才。“当时从提交申请材料到拿到证件,只用了两个月时间,真正体现了‘自贸速度’和‘张江效率’。”周虹表示,申请成功后,不少外籍友人都来向她咨询,其中不乏想要长期扎根中国发展事业的外籍人才。
据了解,目前张江已聚集外资研发机构15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现有各类人才37万人,其中包括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名海外院士、46名国内院士。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副局长付军表示,一方面,张江积极向全球科创中心拓展布局,在美国硅谷等地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为海外人才携带技术、项目到张江创新创业搭建“直通车”。另一方面,张江发挥外资研发中心人才溢出效应,为外资研发中心人才携技术和项目在张江创新创业做好服务工作。(完)
责任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