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强大脑集聚上海做一件事 中国半导体产业与全球同跑
目前国内芯片企业大都是基于国外企业提供的软件系统和开发工具进行芯片设计开发,为此需要支付大量的IP费用,并且存在巨大的数据安全隐患。
指令集是半导体芯片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与大多数传统指令集相比,RISC-V的最大特色就是开放和免费,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月17日,在RISC-V产业化高峰论坛上,芯原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指出,只有自行设计微架构,并且在指令集标准的授权和发展上并不受制于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RISC-V符合这一标准。
RISC-V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2010年发起。近年来RISC-V生态体系正在快速崛起,成为半导体产业及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重要创新焦点。
戴伟民认为,RISC-V一方面将给物联网行业带来显著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会推动异构计算系统的迅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7~2023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复合增速约20%,同时每个使用更多的CPU核;2015~2020年,全球嵌入式CPU年均增速5%,而其中的物联网CPU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
戴伟民认为,物联网场景需求碎片化、差异化与低功耗、低成本、定制化、可修改的RISC-V特性相符,这将给RISC-V带来极大的市场需求 。
“RISC-V给中国产业带来的最大机遇是一个与全球一致的起跑线。”戴伟民谈道。
晶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心科技”)总经理林志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遵循指令集开放的国际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能实现芯片的自主研发。“开发芯片需要时间,RISC-V开放架构和指令集,从这个地方要先做处理器的核,之后再做芯片,这中间需要两年的时间,我相信到明年会有相当多的芯片陆续出来。”
晶心科技是台湾地区唯一的嵌入式处理器硅IP供应商。林志明告诉记者,他们从2015年开始用RISC-V指令集做微处理器的核,2017年已经开始有产品,全球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个授权客户。
华米科技于今年正式发布的可穿戴领域第一款智能芯片黄山1号,即是基于RISC-V开源指令打造。目前“黄山1号”芯片已流片成功,并将随2019年上半年华米的可穿戴新品而正式应用。
“目前我们的RISC-V生态还没那么完整,我们做出的芯片还不是很高端,但至少指令集这个最基础的东西是开源的,后面的事情需要一步步来。此次联盟的正式成立就是要将全球最聪明的大脑资源集聚于此,大家共同发力,建立起一套基于全新指令集的生态系统。”戴伟民对记者谈道。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中国RISC-V产业联盟(下称“联盟”)和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RISC-V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目前已有紫光展锐、华大、 华米、君正等50多家RISC-V领域相关企业,复旦、交大、同济、电 子科大、东南、中国科大等近10家重点大学,华芯投资上海分公司和上海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加入联盟 。芯原控股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
该联盟的宗旨是提升中国在RISC-V标准和技术开发中的参与度,加快完善国内RISC-V“IP核—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促进中国产业界、学术界、投资界对RISC-V产业发展支持。
上海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最早、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历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RISC-V的崛起也自然引起了上海的关注。
今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始将从事RISC-V相关设计和开发的公司作为扶持对象,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和 RISC-V 相关的扶持政策。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对记者表示,现在集成电路进入后摩尔时代,以应用驱动的市场形势下,RISC-V可能有着比较强的生命力。这一两年上海在发展人工智能这一块尤为发力,在支持人工智能的软件,特别是推动异构计算系统的发展上,RISC-V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同时,戴伟民也指出RISC-V刚起步,将长期与X86、ARM并存,目前不存在取代的问题,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认为,RISC-V一定会成功,未来全世界会出现三个架构并存的局面,X86在windows的绑定下,会长期垄断电脑市场,ARM由于安卓的生态,还是会在手机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剩下的应该都属于RISC-V。
责编: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