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把秸秆变成高强度材料,上海企业开辟新产业,还要用到无人机上
2019
02/14
16:39

秸秆的处置利用一直是个难题,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如今,上海汉禾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望破解这个难题——通过自主研发的生物炼制技术,从秸秆中提炼生产生物树脂,再制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环保新材料。近日,该公司与深圳澧升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打造一款续航里程长、载重大的氢动力工业无人机。样机将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亮相。

汉禾新材董事长桑涛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专业,曾长期在海外从事植物学研究。用生物炼制方法从植物中提炼并合成生物新材料,是他多年的科研和创业梦想。2014年,他在江苏省启东市创办了江苏迪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过去,把秸秆转变成燃料乙醇是一个产业化路径,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这条路暂时难以走通。”桑涛告诉记者,把秸秆等植物原料炼制生产新材料这条路,则是可以走通的,而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桑涛带领团队打破国外种种技术垄断,开辟了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新材料生物炼制产业。一家上市国企与汉禾新材联合试制了产品,在按照国标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中,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新材料体现出强度高、耐腐蚀、防老化、环保性等优良性能。与传统材料相比,同等强度下可减少15%—20%的碳纤维用量,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能级,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新型船舶、氢动力无人机、新型压力容器等诸多高端制造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需求。

去年下半年,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汉禾新材落户临港浦江科技城,成为生物新材料产业化的总部企业。旗下的迪因生物作为生产研发基地,与汉禾新材组成上海—启东一体化产业发展平台。这家上海企业还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成立了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从事生物质新材料产品研发。去年11月,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上海市工商联的支持下,汉禾新材参与了上海科技援疆、产业援疆,其投资方与新疆巴楚县政府签约建设生物炼制工厂,推动当地新产业培育发展和秸秆污染防治工作。



目前,这种生物新材料的首个应用项目正在进行。沪深企业合作,研发一款采用生物新材料、以氢能为动力的工业无人机。针对目前锂电池无人机飞行时间短和环境因素影响大、油动力无人机噪声和振动大等问题,联合研发团队将生物新材料应用于工业无人机整体机身和储氢气瓶,有望大幅增加无人机的飞行航程和载重,弥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今年上交会上,这款新型无人机样机将与公众见面。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俞陶然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