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上海陆家嘴地区美丽夜景。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根据最新公布的《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上海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
GDP方面,2018年,上海市GDP为32679.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6%,增速与全国持平,总量稳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如果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市的人均GDP在去年达到13.5万元人民币,已经跻身发达经济体水平。
13.5万元人民币是什么概念?换算成美元超过了2万美元,国际公认的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正是2万美元。
上海是目前已公布统计公报中人均GDP第一个跨过2万美元门槛的省级行政单位。北京预计也将突破这一大关。
人均GDP是国际上考量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相关专家分析表示,这个数字首次突破2万美元,意味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正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上海距离“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目标更进了一步。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认为,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这一事实说明上海城市综合实力非常强,是上海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也是上海去年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表示,上海能在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说明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跃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胡小武认为,下一步,上海应该考虑如何追赶纽约、东京等全球发达城市的问题了。
此前中国也有城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这次上海跨过这一门槛的意义又有何不同呢?
在万喆看来,如果从人均GDP单独来看,苏州、深圳等市均已率先突破2万亿美元,但上海作为直辖市、省级行政单位,以其庞大经济体量和人口能够突破这一门槛的意义确有不同。
“因为上海常住人口十分庞大,这就需要城市综合实力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带动人均GDP上升。”她说。
确实,2018年苏州市与深圳市常住人口分别是1072.17万人和1302.83万人,与上海2415.27万人的常住人口相比确实有不小差距。
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从城市居民收入可见一斑,因为人均GDP并不是从收入角度进行衡量的指标。衡量城市居民的获得感,还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如,2018年,深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543元,苏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476元。而上海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4183元人民币,在全国31省份中排名第一。
上海居民收入为什么这么高?相关专家解释称,是因为上海人的工资高。
因为工资收入在可支配收入是占主导地位的。去年上海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7137元人民币,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7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称,上海人的工资收入增长较快有三大原因不容忽视:
一是城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带动职工工资收入稳定增长。
二是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和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发布,助力职工工资水平提高。
三是新的工薪所得起征点以及税率调整切实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有利于提高普通在职职工收入水平。
还有相关专家分析称,第三产业的平均薪酬水平一般高于第二产业。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这在一定程度也能解释为何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认为,上海除了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大城市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外,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也将成为它未来经济的一大亮点。
上海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2%,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上充满潜力。
李迅雷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将仍在东部,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实属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万喆则提醒称,上海市经济发展下一步应继续深化改革,深耕市场化、国际化,在国际城市竞争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