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依托广场、地铁、街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13
06/12
17:20

上海是一个拥有近24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文化大市。为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加城市人文气息,加快向全球文化强市迈进步伐,去年来,上海推动实施了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今年将其作为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制定了《关于上海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方案》、《关于营造上海城市文化氛围三年行动计划》及10个分计划。成立了由上海市文广局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区两级规划、工商、市容、税务、交通、金融、公安、城管等部门协调机制和市区两级财政支持机制,聘请专家及百姓参与的效果评估奖励机制及有关项目海外推广机制。组织力量深入全市17个区县开展项目对接,结合年度工作会议,对上海营造城市文化氛围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根据《方案》和《行动计划》,上海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分10类、100余个项目展开,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成效。

一、着力发展广场文化。利用城市主要广场、绿地等人群集聚区域,举办“春之声”“夏之魅”“秋之恋”“冬之韵”四季主题音乐会,让爱好音乐的普通市民免费欣赏高雅艺术。2012年,先后3次举办上海城市广场音乐会,组织国内一流乐团表演,探索出了一条舞台高雅艺术移入户外广场绿地演出的路子。上海市领导专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将演出场地从上海中心城区标志性户外景观广场、绿地逐渐向周边区县延伸,采取统筹规划、市区联动方式,在全市范围打造形成一批固定的以森林公园、草坪绿地为平台的高雅音乐户外演出场所。

二、聚焦打造地铁文化。与上海地铁建设部门、高校艺术学院、社会艺术机构合作,制定《上海地铁公共艺术规划》。加强对全市文化进入地铁资源整合,在全市新建77座地铁车站、282座老线车站及地铁展厅、出入口与通道、车厢等艺术空间引入油画、国画、雕塑、壁画、磨漆画、儿童画、美术展览、摄影和小型表演等艺术形式,使每天300多万来来往往的地铁乘客在不经意间受到艺术的熏陶。

三、重点发育商圈文化。选择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虹桥开发区、大宁绿地、五角场、陆家嘴七大商业集聚区,依托各种商业活动及载体,融入美术展览、演艺、非遗展示、群文活动等文化品种及内涵。创新“商业+艺术”模式,通过文商合作,在环球港、梅龙镇广场、恒隆广场、港汇广场、来福士广场等大型商业集中体,举办经典与大众艺术作品展。加强文化类广告、图片、宣传画、文化导览图、创意设计对全市重点区域、路段,包括大商场、大超市、大橱窗、金融网点、东方书报亭、公共座椅、公交站点等平台的推介。利用华联、八佰伴等一些品牌商业、金融、旅游网点的商庆、店庆、招商引资等活动,开展文化的推广与参与,提高商业、金融、旅游类活动的文化品位。

四、积极培育街头文化。开展街头艺人现状分析和立法调研,制定《上海城市街头艺人及表演管理办法》,建立街头艺人管理机制,明确街头艺人的权利义务、表演方式、职责分工、监管手段及处罚措施。建立上海街头艺人信息库,建立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街头艺人甄选、培训、监管、评估及退出工作机制,推动上海街头艺人表演逐步纳入规范有序状态。

五、推动发展剧场文化。借鉴国际剧场群建设经验,以环人民广场为核心,整合区内外存量资源,对现有中国大戏院进行改造,对相关可利用资源进行盘整,形成若干个规模不等、错落有致的剧场群落。依托剧场群打造大型旅游演出秀,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业链。打造中国原创音乐剧发源地,推动原创作品孵化,使上海黄浦成为推动上海音乐剧发展的摇篮。打造笑产业集聚地,增加演艺运营附加值,形成黄浦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喜剧品牌效应。打造流行音乐引领地,以白玉兰剧场为核心,开展内容与现代传播方式互动,打造年轻观众群体热衷的引领流行音乐风向标基地。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立体式营销手段,搭建面向全市的标志性共享型票务平台,并与东方票务联动,出售全市12家剧场5折至7.5折当天演出优惠票。

六、大力建设影院文化。探索成立上海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借助高校、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等公共资源,定期开展中小成本艺术电影放映活动,使大量无法在商业院线上映的优秀国产影片与观众见面。推动全市映前公益文化类宣传片放映,在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映前放映公益性文化宣传片平台。推动露天公益电影网点建设,在城市广场绿地等人员集聚区定期举行露天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与院线合作,在上海100余家商业影院中选择部分影院,开展老年场、学生场、农民工场等低价公益放映活动。推动成立上海电影发行与放映行业协会,免费向市民发放电影院导览手册,构建网上售票等电子商务模式,加强电影院咨询热线服务,举办电影产业新闻发布。

七、创新发展影像文化。依托上海已有的上亿用户、多屏布局新媒体优势,实施上海影像行动计划。组织创作上海影像作品,开展上海影像主题系列活动。以上海人、上海事、上海物为主题,发动网民通过PC手机自发上传和发布影像至视频网站,让市民实时共享。开展魅力人生、夜色上海、身在异乡等主题征集活动,用视频记录和展示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开展影像双城记活动,依托上海和台北分享类互联网平台,发布网民自制视频,传达两岸生活正能量,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在中华艺术宫南广场、延中绿地音乐厅广场、虹口足球场等重点人群流动区域设置户外大屏,向市民播放音乐剧、歌剧、舞剧、交响音乐会、舞台剧等高雅影像内容,形成城市剧院内外互动的艺术氛围。同时,发布上海舞台演出、美术展览、电影放映、休闲娱乐、社区文化活动等电子导览图,为市民提供需求信息服务。

八、重视发展集市文化。推出中福古玩城、闵行九星艺术品交易市场等1至2个重点收藏艺术集市,组织入驻商户在古玩城内开设双休日专场,为收藏爱好者提供相对低价的文物艺术品。在继续推动完善乐活上海、嘉善路创意集市的同时,重点推动发育新虹桥绿地、红坊创意园等2至3个平民艺术集市。利用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大美院等高等院校周边地区,重点培育3至4个面向学生群体的艺术集市,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艺术创作与实践。建立与市容绿化、工商、教育、文化执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项目开发市场化运作机制、品牌项目推广机制,确保艺术集市的规范有序发展。

九、统筹发展机场文化。利用机场独特的人文功能与环境,充分挖掘、整合与利用现有的全市博物馆资源,在更大范围拓展面向各类人群的博物馆典藏资源展示空间。开展与上海两大国际机场的对接,精心谋划制定博物馆展品进入机场的可行性方案,精心挑选适合机场需要的展览项目,精心创设博物馆藏品与机场布局相宜的布展环境,逐一细化陈列方案。建立市文广局与机场方面统筹协调、互通信息、合力推进的平台。统筹安排文化与机场融合发展资金支持,为博物馆典藏资源落地机场提供经费保障。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市各类博物馆的相关资源,重点安排体现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上海海派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系列藏品,在机场适宜空间加以定期、集中陈列展示。

十、合力演绎市民文化。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支持、百姓得益为运作方式,举办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市政府将其作为今年一项全市性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成立了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重点设计了上海市民音乐大赛、上海市民舞蹈大赛、上海市民美术大赛、上海市民摄影大赛、上海市民创意大赛、上海市民书法大赛、上海市民戏剧大赛、上海市民原创大赛、上海市民收藏大赛九大赛事展事。在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和部分商业中心设立70个室外活动场地,活动总场次将超过2.2万场,参与人次超过2400万。首届市民文化节贯穿全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推进,按季打造亮点,逐步形成高潮,让市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