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融资租赁产业走向产融结合 服务实体经济空间更大
2019
05/09
11:00

原标题:上海融资租赁产业走向产融结合,10家重点企业签约资产规模意向和效益预期均相当可观——100架飞机100艘船100亿高端装备将投放 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部分企业力争实现两年投放额“翻一番”

■本报记者 王志彦

一家实体企业如要开展经营活动,能不能像买房用按揭贷款一样,以最少的现金租用更多的大型设备?这一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则考验着一个地方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程度。

昨天,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与10家重点融资租赁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融资租赁业产融结合、强化“一网通办”、优化“一站式”服务的若干措施》,上海融资租赁产业经过近十年发展,正从单船单机模式走向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服务实体经济空间更大

以最新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的10家融资租赁企业为例,除了飞机、船舶、机械装备等传统领域外,融资租赁企业还将飞机航材、能源安全供应、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大脑、“一带一路”核能设施等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装备一并纳入,体现了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签约的资产规模意向和效益预期均相当可观,据相关重点企业初步估计,未来三年他们将在上海投放超过100架飞机、100艘船舶、100亿元高端装备,项目子公司投放资产规模年均增幅达20%以上,部分企业力争实现2年投放额“翻一番”的目标。

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宁说,企业之所以选择上海设立融资租赁项目公司,就是看中上海利用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优势,将融资租赁业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为融资租赁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真正实现了产融结合发展。

上海融资租赁产业起步于2010年。当年7月29日,春秋航空公司通过交银金凤凰公司引进的一架空客A320飞抵浦东机场,上海单船单机融资租赁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之后的9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各项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截至2018年底,保税区域共设立融资租赁企业1874家,租赁资产规模累计达到10206.83亿元,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之一。在促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融资租赁在上海早已不局限于单船单机模式。在飞机、飞机发动机、船舶以及传统工程机械设备以外,近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大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积极引入融资租赁服务,资产规模始终处于全国领先。

“一站式”时间再省一半

很长一段时间,融资租赁在中国几乎是一张白纸。造成这一尴尬的原因在于,我国很多现行政策与融资租赁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相抵触。

比如,单船单机融资租赁公司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母公司希望最大程度隔绝经营风险,一旦发生飞机失事等灾难性事故,可以不殃及池鱼。因此,这类公司往往是虚拟的“壳公司”,缺乏独立的管理人和经营场所。

又比如,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船舶登记时必须是已经入关入境的实物。而融资租赁公司为了寻求低税率,则会将购买的船舶放置在保税区内,视作“境内关外”的保税船。更有甚者,一家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的企业,可能从欧洲空客公司买了一架A320客机,转手租给了美国航空公司,对这架“看不见的”的飞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考验着海关、外汇等管理部门的智慧。

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一路与之相伴的,正是不断推出的制度创新。近年来,一批制度创新在上海相继落地,包括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飞机租赁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等,为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了便利。

在此基础上,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再次提出,利用“一网通办”平台,打造融资租赁企业从准入到准营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保税区管理局经发处副处长张俊说,过去融资租赁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还要经过两个月的审批,才能真正开展业务,许多海外的租赁单子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故。今后,保税区将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接入“一网通办”,加强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贸专区”建设,开发保税租赁应用模块,实现企业一次录入业务信息,同步分送各业务主管部门。“我们的目标是,重点企业从项目申请设立到开展业务的全流程时间再压缩50%,在全国范围内,做到材料最少、效率最快、办事最省心。而远期目标则是向爱尔兰、新加坡等国际融资租赁产业先进地区看齐,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