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科技奖聚焦“大国重器” 融入国际舞台
2019
05/15
15:47

原标题:上海科技奖聚焦“大国重器” 融入国际舞台

资料图 郑莹莹 摄

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郑莹莹)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15日于此间出炉,共授奖300项(人),今年同时出现了“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和“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两项科技进步特等奖。纵观今年获奖情况,可以看出上海的科技创新领域呈现如下几大趋势:

铸造:大国重器

特等奖之一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等完成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天马望远镜),该项目完成了同类望远镜中系统综合性能位列世界前三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研制,在中国国内首次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并为中国的探月工程、深空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陈勇等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ARJ21喷气支线客机》是中国民机“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其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喷气客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该项目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79.73亿元(人民币,下同),累计订单为473架,预计可以创造销售总收入898亿元。该项目提升了中国民机产业体系,为C919、CR929以及后续的民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一支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民机研制队伍。

攻克:卡脖子技术

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林宝军等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采用先进的方法和理念,研发了新型专用导航卫星平台,实现并验证了新一代导航载荷新信号体制、自主运行与星间链路等技术。一些核心器部件实现了国产化,扭转了卫星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该星的研制发射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领域的“破冰”之作,标志着北斗系统从区域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取得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已应用于北斗全球星座建设中,为北斗系统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成果也已推广应用到其它多个型号研制中。

集成电路设计好比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构建一座城市,是名副其实的“高、精、尖”技术。由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崇和等完成的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高性能DDR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设计技术》研发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DR系列内存缓冲控制器芯片,已获得国际发明专利23项、中国国内发明专利17项。该项目显著提升了中国在DDR内存缓冲控制器领域的芯片设计和产业化水平,更培养了集成电路领域的一批尖端高科技人才。

融入:国际舞台

由华东师范大学包起帆等完成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融合北斗的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及国际标准制修订》,将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同现代物流业相结合,实现了中国在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制定国际标准上零的突破。该项目成果在集装箱运输、检验检疫、能源等领域的百余家单位得到应用,并以百万件的批量出口至印度、美国、越南、阿根廷、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

瞄准:民生需求

201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所有第一完成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了总数的49.5%。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1974年出生的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宗海,于2014年创建了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多个全球首创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候选药物。目前,李宗海已带领团队获得了三个针对不同靶点的CAR -T细胞新药注册临床研究批件,其中包括中国首个实体瘤CAR-T的临床注册试验批件。

“国际上做实体瘤细胞治疗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并不多。如果说血液瘤像是分散在血液里的散兵游勇,容易被抓住,那么实体瘤(占肿瘤类别百分之九十几的比例)就像有围墙(纤维组织)的碉堡,更难被攻克。”李宗海说。

“这辈子怎么过都是过,怎样过有意义?”选择肿瘤药物研发之路,李宗海说,还得从大学时代说起。那时候周边的很多亲人朋友得了癌症,对以济世救人为志向的他触动特别大。那时就希望在有生之年做点实事,虽然也不知道能走到哪个阶段,但总觉得应该尝试一下,因此他选择了致力于研究有效治疗乃至治愈肿瘤的药物研发之路。(完)

责任编辑:姜贞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