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水平,驰而不息优环境
2019
08/09
15:26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季晓莉 张朝登

2019年以来,上海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保障了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新设市场主体205367户,新增注册商标197980件,平均每新增1户市场主体的同时新增注册商标0.96件,同比增长47.7%,商标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7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自身转型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上海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做好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着力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制度决定成败,如何以提升营商环境为抓手,推动内外资高质量发展对上海变得非常重要。

“放管服”改革:给市场最大赋权

6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关于企业注销若干问题的会商纪要》,实现以法治化手段破解“僵尸企业”注销瓶颈,简化了公司注销登记材料,充分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明确了公司注销责任义务,避免公司注销导致其分支机构或对外投资子公司因母体或股东主体资格灭失,产生新的“注销难”问题。

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还将进一步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厘清登记机关提高行政效率依企业申请办理注销、与司法救济事权的边界,避免企业、股东、行政机关因注销陷入循环诉讼,合理利用行政资源,保障股东正常行使合法权利,进一步降低企业退出市场的制度性成本。

7月31日,上海首个“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率先在浦东落地,并为首批试点行业颁证。这次改革是“证照分离”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是进一步围绕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中探索的改革措施,努力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例如,以前企业要开宾馆,需要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审批等,每办一张证,企业都要排队、填表。通过“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只需要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就可以开业。这次启动改革试点的10个行业改革预期成效十分明显,平均每个行业实现审批事项压减76%,审批时限压减88%,申请材料压减67%,填表要素压减60%。

近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签署《共同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暨汽车产业发展质量认证服务工作备忘录》,将再造汽车整车企业发证流程,实现“先发证、再审查”。这项新政将极大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改革有望扩大到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今年,浦东国际人才港宣布在张江正式“开港”,大幅提高了人才审批效率。同步开通的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已正式接入上海市“一网通办”总平台,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网通办”“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和“一站服务”。外国人来华工作只需一次填报,实现体检预约、工作许可申请和居留许可“一表申请”,通过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后,可在5个自然日完成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打造国际人才引进的“样板间”。

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近日上海市人社局主动向浦东新区下放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在市级权限内对浦东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赋权。这使上海成为国内唯一向部分城区下放户籍审批权的直辖市和超大城市。

以营商环境为抓手:推动内外资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提出,上海需要大力提升国际营商环境,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标准,充分发挥上海作为“五个中心”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功效,放大吸引和吸纳高质量内外资投资的“聚宝盆效应”。

他认为,尽管世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里中国总体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位列世界第46名,但中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证、纳税上排名较靠后,分别位列第121名、第114名,需要大幅改进;在获得信贷、跨境贸易、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破产上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因此,上海市需要借助创新优势和区位发展优势,着手解决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纳税问题上的短板,重点是简化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手续数量、极大压缩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天数;同时重点降低企业总税收和缴费率、改善报税后流程管理等来降低企业成本。

沈国兵认为,要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国际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出上海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上的优势,吸引高质量的内外资入驻来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上海的重点发展优势依次是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最终汇聚为国际经济中心。”

6月13日,科创板在上海正式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些金融创新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都吸引了大量资金投资于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更好地发挥出投资的放大溢出效应。

2018年上海已经签署的企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先进制造业上。如小米集团将把金融科技、物联网和工业设计等重点业务放在上海;谷歌无人驾驶等一批项目将落户上海;美国特斯拉公司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将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国泰世华银行将成为在上海开业的第21家外资法人银行等。

沈国兵认为,上海需要抓住持续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历史契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将进博会打造成“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成效”的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易平台,促进与国际上游企业合作,形成跨国企业持续对华投资的吸引力,推动内外资高质量发展。

7月24日,上海发布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百日行动方案》,立足加快推进上海“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以加强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为契机,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海关保护,为进博会国内外参展企业、消费者提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沈国兵建议,“十四五”期间,上海要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主体骨干,以物理空间上的浦东和浦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虚拟空间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为两翼,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更大限度地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上海拓展贸易、研发、结算等功能;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扩容的制度创新与加大引进高品质的内外资投资融合起来,围绕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乃至投资自由化的方向进行制度创新,把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一个面向全球的系统产业链;借力科创板在上交所上市,引入一批科创型企业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协同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层面“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