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被誉名“亚洲第一红毯”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拉开大幕,电影界的名流们身着顶级设计时装,穿梭于这场视觉盛宴。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20周年,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经国际电影制片商协会联合会官方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是展现中国软实力的一个平台。
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成就了上海电影节的蓬勃发展,同时,上海电影节也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产业最重要的交易市场。
然而,对于中国现代电影发源地上海而言,本土电影产业却在逐渐丧失市场话语权。2013年上海电影产业简报显示,在电影制作上,上海与北京的差距加大,在发行市场上,上海企业甚至面临着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的难题。
影视产业被投资大佬们视为下一个热点,上海不想缺席。从今年起,上海市文化专项资金将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扶持上海电影节,并寄望电影节带动上海重寻电影旧日繁华。
电影节盛宴
作为中国唯一的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从1993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1993年,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影片参展,2013年,有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55部影片报名参展。
而去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申请参展的影片数量为1779部。尽管与戛纳电影节的影响力还有差距,但上海电影节已经是中国、亚洲乃至国际电影艺术与产业的风向标。
除了艺术的影响力,上海电影节也已成为中国目前最专业的电影交易平台。
2007年起,上海电影节首次独立开设电影交易市场、项目市场,吸引国际买家和投资人。2012年,电影交易市场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17名注册买家,而合并了“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与“合拍片项目创投”的项目市场,共收到206个项目报名,8个项目入围“中国电影项目创投”、24个入围“合拍项目”,32个项目吸引712位买家,经过483场预约洽谈会议,全部达成合作意向。
上海电影节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电影节,这与其市场化运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上大部分电影节的举办都是由国家与地方政府联合出资,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有七成资金由政府负责。而上海国际电影节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电影节由专职团队运作,三成政府资助、七成社会集资,这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上海电影节组委会看来,一个健康持续的电影节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造血”能力。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影的崛起成就了上海电影节的成功。北京外国语大学电影学教授滕继萌认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是上海电影节受欢迎度和重要性不断提升的原因所在。而担任此次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获得者汤姆·霍伯亦指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博纳影业创始人于东提出,未来5年,即到2018年,中国票房将达到100亿美元。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也透露,有1000亿元潜在资金准备投入电影业。此外,今年年底前,中国将新建45座IMAX影院,全国IMAX影院将多达150座。
“中国在电影演进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而迷人的角色,”汤姆·霍伯下了这样的结论,“到2020年时,这里或许会成为世界上票房产出最高的市场。在最近10年里,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票房市场,而新增银幕数也不断刷新纪录,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难以实现的。”
上海电影出路
然而,在上海电影节盛宴的背后,上海却正在艰难地寻找本土电影产业的出路。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
如今,上海依然是电影消费最给力的城市。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影院终端、新增银幕数、电影消费能力等均保持高速发展,去年电影票房达到13.2亿元,新建各类影院32家,新增银幕151块,目前上海各类经营性放映单位达178家,共计659块银幕,13.07万个座位,其中,各市场主体、新增银幕数、电影消费能力皆创历史新高。
不过,上海在电影产业方面却在渐渐式弱。2013年上海电影产业简报认为,上海生产电影作品的影响力与北京相比,差距较大。在去年13部票房过千万的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高达8部,上海仅为2部,且均为国有影视单位出品的动画电影。上海国有影视企业的作品市场占有率也较小,影响力较弱,民营影视在全国市场上更是难觅踪迹。与上海的情况不同,北京的8部影片均为民营出品,以光线、博纳、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等为代表的民营影视公司已形成较大影响力。
在发行市场上,上海发行企业甚至面临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的难题。上海的发行企业正在丧失市场话语权,目前,全国每年20部引进进口大片指标完全被位于北京的中影、华夏包办,上海最大的国有电影发行公司东方发行已经没了分账大片的资格,最大的民营影视发行机构之一华宇公司与北京的大型发行公司相比,资金储备、队伍人数都不占优势。
针对上海电影产业的现状、特点,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表示,融合发展是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推进电影与科技、金融、贸易、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拉长电影的产品和产业链条,拓展电影产业的边界和范畴,在推动上海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其中,电影与金融的合作已取得突破,2012年,上海市文广影视局与上海银行等八家商业银行签订了“百亿授信”协议,将在未来五年向上海影视产业提供总额13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目前,已为8家影视公司提供了总计超过5亿元的授信,实际发放贷款3.8亿元。胡劲军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与金融产业的合作融合,创新影视金融产品,促进电影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
电影与科技的融合也初见成效。2012年上海市编制了《上海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首次提出将围绕上海电影产业链上的制作、传播、展现、消费四个环节,开展科技支撑电影的创新示范工程,将在未来五年开展三维、高清、超高清电影内容的创作生产,影视后期制作以及电影节目卫星传输、网络传输等一批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建设2-3个电影高新技术示范应用点,重点推动东方梦工场、上海临港高科技影视制作基地等项目。
同时,为推动上海电影内容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吸引国内外制片方到上海取景拍摄,上海市旅游局和文广影视局还于今年共同推出了“上海影视拍摄取景地”项目,初步尝试电影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为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上海还成立了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首批会员超过100余家,包括上海各大电影行业机构,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法律咨询结构、影视园区等产业链组织。据该协会会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中响介绍,协会成立后将首先组建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推动上海艺术电影的发展。
国际化土壤
依托上海的产业基础和电影节的影响力,投资者们仍然对上海电影产业的未来有着良好的预期。
经济观察报获悉,由SMG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和弘毅投资联合打造的上海首支影视基金已经进入审批阶段,SMG尚世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晓透露,该基金发起总规模为30亿元,将以上海文化、金融中心这一定位为切入点,达成影视界与金融界的跨界联姻,弥补上海的产业空白。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认为,文化影视产业化是趋势,目前投资是非常好的时机。
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影视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方式,近两年影视基金的热度骤然提升。国影基金、中国红利影视基金、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以及美霖影视基金的出现,已经搅动了影视界和金融界大佬们的神经。
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的197起PE投资案例中,包含影视类投资的传媒娱乐行业投资金额在文化产业各子行业中最高,达5.75亿美元。而影视制作及发行类企业的投资在整个传媒娱乐行业又处于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有17起影视类PE投资,总金额在164.38万美元以上。近两年内的总投资案例在340家之多。
赵令欢认为,中国影视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发展期,已具备向着工业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创新的新力量将有助于这个行业迈向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
尽管目前上海的电影产业面临困境,但依然是投资者们聚焦的热点之一。
苏晓认为,国际化是上海这座城市永恒的主题,对根植上海的尚世影业而言,国际化不仅是机遇,而是生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杭表示,平台化和国际化都是影视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你的电视剧、电影在国际上有没有票房,有没有从华人地区向亚洲文化甚至于欧洲文化做一些收购?”
而上海提供了国际化的土壤。美国成熟的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瑞海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梅语萍表示,正试图打开富有想象力的中国影视市场,但遇到的最大挑战会是找到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
“上海既是中国现代金融的发源地,又是中国现代电影的发源地,我们过去是从这两个源头过来的。未来,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从源头到龙头,我们今天就是承前启后的一个转接点。”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SMG总裁裘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