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持续释放吸引总部经济的信号,在华投资的外企也有了进一步布局。
“不管是产业水平、前沿人才还是投资贸易,上海都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选择将地区总部设在这里。”11月20日下午,在第31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举行前,博格华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升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有这样感受的外企高管不止谈跃升一人。已经能说一口流畅中文的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伊藤忠”)总经理水谷秀文也表示,选择上海设立管理型公司地区总部,和上海的经济文化氛围密不可分。在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后,上海伊藤忠升级为管理型公司地区总部。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1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14家),研发中心453家。
规模效应和能级水平提升
自2002年出台全国首个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政策以来,上海总部经济经过18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9年7月,上海市政府相继发布《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修订后的的通知》,进一步促进地区总部功能的集聚和发挥。
今日举行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颁证仪式,从2002年算起至今已举办了30期。
第一财经记者翻阅此次第31批获颁证书的企业列表发现,35家企业中有2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1家研发中心,投资方不仅有来自生物医药、机床电器领域的企业,也有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建材以及食品、鞋业等企业。25家地区总部中,高能级总部占一半以上,其中4家为亚太区总部、4家为亚洲区总部、5家为大中华区总部。11家研发中心中,有3家为全球研发中心、1家为亚太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规模效应和能级水平上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谈及公司在上海的发展,谈跃升分享了一组数据,自美国博格华纳在中国进行总部投资后,营业额增长了18倍。“我们主要是为全球汽车生产商提供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而在中国,基本没有哪个城市的汽车业水平比上海好。”
同样从事汽车零部件和汽车配件研发、生产销售的德国企业Webasto SE也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丽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从2001年在上海注册算起,已建立了10个基地,而中国的研发中心(上海公司内),也是全球除了德国总部之外最大规模的。
在张丽华看来,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的成熟汽车产业链成为公司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比如上海大众,是国内最早的汽车合资公司,他们建了很多上下游的供应链,而我们公司也非常需要这种完备的供应链。”
像博格华纳、伟巴斯特这样的制造业外企也对上海的产业升级起到了不小的助推作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新设制造业外资项目100个;实到外资(含增资)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比10%;实到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1个,从资金流入领域分析,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化工、生物医药、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和食品制造等行业。高技术制造业实到外资6.19亿美元,占制造业实到外资的比重为38.5%。
继续加大在华投资
不仅是制造业,消费类外企也对上海乃至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上海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感觉和东京没什么区别。目前在日本可以买到的东西在这里基本也能买到,十分方便。”在采访中,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尾洁接连用了几个“非常棒,厉害”感慨上海的发展。
而对于中国的消费市场,他们也有更多期待。中尾洁说,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也越来越大。他说,下一步在上海可能还会有数亿元的新增投资。截至2018年12月底,株式会社明治在中国境内的投资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水谷秀文也表示,相比过去以商品为主要形式的贸易,未来,他们想继续在中国布局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这样的清洁技术,参与上海智慧城市、绿色经济等方面的建设。
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上海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中,服务业引资继续增长。服务业实到外资145.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占比89.8%。外商投资继续以商务服务业为主,信息服务、商贸、金融服务、房地产四大行业均衡发展的格局持续加强。商务服务业实到外资46.78亿美元,占比接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