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抢拍,再放大照片,一张一张翻过,仔细研究……这个热气腾腾的场景,出现在日前临港新片区的一场发布会上。
11月28日,临港新片区揭牌百日之际,新片区管委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一套地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业地图》。
引导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
产业地图共8张,包括临港新片区区位图、功能分区图、用地潜力图、重点产业布局图、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图、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图、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图、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图。粗看这8张图,似乎简简单单,“长”得都差不多,却让发布会现场的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抢拍,期待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多为新片区管委会的各相关部门成员、临港新片区的各家企业代表,对这片工作、生活多年的土地再熟悉不过。这套地图有什么“魔力”,能这般吸引他们?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任陈杰说,产业地图将有利于打通政府与社会间的信息壁垒,有利于进行产业发展的动态监管,有利于直观呈现产业发展支撑要素,有利于加强区域层面的产业统筹布局。
依记者的理解,这四者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环环相扣。梳理产业现状、布局特征、发展支撑要素后,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管委会得以施加更好的动态监管。而“摸清家底”后,新片区将能更好地为重大项目引进、社会资本注入提供指引,进而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和错位发展。
记者注意到,8张地图中,有5张地图为重点产业布局图,数量占比过半。“重点产业布局图划分出了前沿产业区、国际创新协同区、生命科技产业区、综合区先行区、特殊综合保税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以及小洋山岛区域;而四大重点产业布局图也分别清晰地展现出了临港新片区未来重点布局的产业集聚片区。”上海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公司招商总经理陈艺告诉记者,产业发展导向、产业布局与有关资源在地图上得到集成展示,为重大项目引进提供了指引,并能引导社会资本向与之匹配的区域集中,“产业地图能引导企业在区域中形成集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以及创新链的协同,有利于打造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产生集聚效应,形成错位发展
集聚效应,正是产业地图能为临港新片区带来可预见的效益之一。何谓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如美国硅谷,集聚了数十家国际IT巨头与更多的高科技公司,横向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纵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施加巨大影响力。
产业地图发布次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临港新片区召开。会上,自贸区财经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叶金龙亦提到,临港新片区要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制造业等的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全球贸易资源分配的战略支点。
除了集聚效应,引导临港新片区在一些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亦是产业地图的编制目的之一。找准优势,扬长避短,新片区要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领域与原有片区形成错位,重点发展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五大现代服务业。
通常意义上的地图,往往用来指引人们找到目的地,规划出行路线;而临港新片区发布的产业地图,则能用来指引产业的发展方向。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负责人吴群峰说,制度创新是新片区这艘巨轮的发动机;而在揭牌百日这个重要节点,这套产业地图,或将成为这艘巨轮前行的关键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