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旅客 “飞进来”,揭开南疆美景的神秘面纱;喀什的疆果“送出去”,打开农副产品走向市场的新渠道……三年来,上海产业援疆硕果累累。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更增强了当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产业发展组组长邵祺,是上海前指组长中最年轻的一个。在城里长大的他,走进喀什,从第一次看到核桃带绿皮挂果的原貌,知道了棉花不是长在树上,到进羊圈、走牛棚,再到啃读金融、农业的相关书籍、政策,如今,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条线上的“全岗通”。
“送客进喀”打响南疆旅游名片
从虹桥机场出发,飞行8个小时穿越万里,来自上海的游客一出机场,映入眼帘的是维吾尔族姑娘小伙儿热情洋溢的笑脸,载歌载舞地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接下来,游客将在莎车、泽普、叶城和巴楚,也就是上海援疆对口支援的四县度过八天七夜,领略独具特色的南疆风光。
自2017年起,上海援疆的第一家旅游包机落地喀什,优质的服务、多元的旅游资源,受到游客好评和市场追捧,“送客进喀”逐渐进入常态化。
据统计,2019年喀什旅行社接待上海游客数超过50万人次,占到喀什旅行社接待疆外游客数的四成多;三年来,共开行旅游援疆包机83架次,超过其他18个援疆省市总和,旅游专列也已开行40趟,“上海市民乘旅游包机、专列感受喀什之美”荣膺2018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邵祺介绍,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今年产业发展组与东航高层联系,协商开通直航,让“旅途”再节省一些时间。此外,产业发展组还与上海的航空和旅游等骨干企业沟通,培育喀什旅游长三角市场,联合浙江、江苏、安徽援疆指挥部,成立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援疆合作联盟。
除了泽普金湖杨、巴楚红海、叶城锡提亚迷城等景区,探险游、自驾游、直升机低空游、房车游等各类旅游项目也正在加紧开发。
与此同时,上海援建团队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施“厕所革命”、开发民宿项目、开拓客源市场。4个试点村获得了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样板示范村”的称号。
“双线九进”助力农副产品销售
每次休假回到上海,逛超市的时候,邵祺总会特地去看看阿胶、红枣等商品,把产品质量、价格等信息收集起来,再带回来,及时和喀什当地的生产者交流。
“喀什的农副产品品质都很不错,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把把新疆的农副产品销出去,是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一环。” 邵祺说, “要在市场上做到知己知彼。”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疆果”,邵祺带领产业发展组通过“双线九进”将喀什特色农产品送入千家万户。所谓双线,即采取电商和实体的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策略;而九进,则是通过“进商圈、进社区、进菜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地铁、进宾馆、进银行”的宣传和展示展销来带动农产品销量。此外,他还牵头组织喀什农产品销售企业参加上海各类展会活动,助推喀什农产品上行,形成长效产销对接机制。
如何带出农副产品更多的潜力?邵祺绞尽脑汁。2016年,在上海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上药旗下上海神象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携手喀什金胡杨药业有限公司,推出对口帮扶产品神象阿胶;2018年,又研发推出了阿胶核桃糕等系列产品,展现精准扶贫产业的成果。
近两年来,产业发展组还帮助新疆当地企业联合推出国庆、新春“农产品大礼包”,在市场上被非常看好。
上海援疆团队不断拓展喀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在上海推动设立了沪喀农产品专卖店、直销店、体验店等店铺22个,代销点或超市专柜2702个,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均设有喀什农产品专卖店或“喀什馆”。
产业发展力促当地居民就业
把更多的企业引进来,把落地的企业照顾好,三年来,邵祺经常为完成招商引资合作项目而“全国跑”。“企业落地的成功率非常高,因为我们‘不忽悠’。”
邵祺说。企业落地后,产业发展组还注重协调、跟踪观察,为企业尽可能提供服务,解决难题。
产业的发展为就业带来源动力。
仅2018年一年,上海对口四县新增就业13.61万人,地区占比46%;贫困户转移就业9.07万人,地区占比42%。就业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依托景区开发而实现的宾(旅)馆、农家乐等旅游就业、卫星工厂解决的就近就业、传统农业实现的就业增收等等。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那些数据的背后,是一张张民生的幸福答卷。
三年来,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邵祺走村下乡,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常在一线,倾听企业家的发展难题。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各条线,他加强对农业、金融等各类知识、政策的学习。回顾这三年,邵祺说,自己有了更多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三年没有虚度,而是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令他特别高兴的是,在产业援疆方面,他和其他援疆干部养了一大群‘会下蛋的鸡’。”
通讯员 须双双 新民晚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