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财网
原标题:“上海速度”获世行点赞,超3200个项目享审批改革红利
近年来,随着上海一批社会投资项目不断刷新审批速度并有序落地,背后的两轮专项改革路径也逐步明晰。
以特斯拉为例,近日,特斯拉在临港举行中国制造Model 3向社会用户的首次交付仪式。莱坊董事及上海&北京研究及咨询部主管杨悦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开工建设到交付车辆,上海超级工厂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按照规划,上海超级工厂将在2020年开始量产,并逐渐形成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
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落地本身也体现了流程的高效。“特斯拉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从签约到土地供应的流程特别快,总共2个多月的时间,这其中还包括了征地的过程。”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项目审批专员奚晓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正如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的,中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的全球排名在2年间大幅跃升139位,排名第33位;营商环境便利度分值也提升至77.3分,上升名次和分值涨幅均居该报告10项测评指标之首。
如何提升中国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下的各项工作?怎样按计划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感受如何?上海样本具有典型借鉴价值。第一财经记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调研。
比肩国际的“上海速度”
记者从上海市住建部门了解到,通过两轮改革,截至2019年底,上海共有3200多个项目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其中社会投资项目近1700个。
在上海办理建筑许可方面,行政改革贯穿了项目拿地、施工、验收、管理的全周期。
“特斯拉从拿地到施工的周期很短。这其中包括确定国内设计团队、编制方案等施工前步骤。”奚晓斌告诉记者,“那是因为项目的资料准备、行政审批这两个步骤永远是在交互运行的。”
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2019年2月27日,获得一期首张施工许可证;2019年10月25日,一期工程的竣工综合验收也全部完成。
“特斯拉实现本土化后,降本空间提高,本土零部件产业充分受益,间接提升其他相关行业的配套水平。”杨悦晨对记者分析,“特斯拉在上海全资建厂,对临港整体产业布局也起到优化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打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该项目也将催生更多该行业及相关行业对于厂房、仓储及物流方面的新需求,带动整体工业市场进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除了特斯拉,华大积塔半导体项目也是工程审批改革红利的缩影。华大积塔半导体项目作为国家重大集成电路项目,从2019年8月7日拿地到8月15日开工,总共经历8个自然日,创下历史记录。
如何实现这一最短速度?“我们采取了四线并进的方式,审批线、土地线、项目技术资料准备线、第三方征询和评估线同步进行。” 奚晓斌介绍。
具体怎么操作?奚晓斌详细解释:“以往都是先拿地(该过程项目方不参与)再编方案、做施工图、审图、拿施工证、招投标等,流程在12~15个月间。现在我们换了种思路,在拿地期间就把方案编制好,土地农转用之后,施工图及相关招标都已经提前完成了,这期还穿插了一些污染物排放量检验等。”
对于集成电路类项目来说,审批流程快慢关系到企业经营命脉。“半导体企业讲究的就是一个速度,因为这类企业更新换代很快,行政部门帮助他们提升各种配套建设效率后,他们才能更快地把这条生产线落实下来,产品才能跟上整个市场。”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G60审批代办中心副主任张磊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审批及相关流程优化的背景下,一系列总部型项目在松江落地,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新建AST集团总部项目、上海恒大国能NEVS新能源汽车项目等正开工建设中,项目投资总额均达百亿。
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如何落地
《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办理施工许可指标的总时间为111天,在该指标的质量指数上得到15分的满分,优于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
其实,在世界银行全部10项测评指标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是涉及审批部门最多、环节相对复杂的一项指标,该指标包括了从土地取得后到项目竣工验收及不动产登记之间全流程的企业与政府互动的环节、时间、成本和质量控制指数。
“在办理施工许可领域进行改革的难度很大。”世界银行中国局高级经济学家马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在该领域进行改革时,需要把社会公共风险考虑在内,并且还需要许多机构就同一项目达成一致。上海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进步非常了不起。”
上海经验究竟如何落地?首先是精简项目审批下的具体事项。
据了解,2年来,上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主管部门共取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4个,将13项审批转变为政府内部协作的方式,将36项审批事项合并为14项;另外还通过“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举措整合26个事项为3项,调整优化12个事项的审批时序。
审批方式的转变,也使得行政监督与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过渡。“这一转变较大,一方面我们前期要在各区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加强前置把关力度,确保各类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在后续进行深入跟踪、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 上海市住建委建筑市场监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比如,在扩大“告知承诺”范围上,上海住建部门施行“容缺后补”,也就是说近1/3的审批事项可以在批后一个月内由项目单位补齐。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如钉钉办公群也被运用在管理中,“涉项目企业从建设、监理等都在群里,可以随时查询项目进展情况,是否查看过也一目了然。”
其次,是从行政服务角度提升企业获得感。比如,“替代一批”,即针对只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本体,且对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影响较小的中介服务事项,推行标准替代;“整合一批”,即针对土地和规划条件完备、功能定位明确的区域,推行区域评估,共享评估结果。
为企业服务的效应也成为区域复制模式。“我们青浦持续走访了100多家涉及工程许可的企业,确保‘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比如在线上,提升审批质量,确保办事环节无缝对接;在线下,提倡互动交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上海市青浦区审批窗口负责人郁春华告诉记者。
此外还有持续进行全流程再造与升级。在“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平台上,社会投资项目各项手续的申请、受理、审批、发证等实现在线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合格通知书等均可采用电子证照。
改革仍将持续。上海市住建委向记者表示,下一阶段,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先进做法,住建部门将全面推行“五个一”:“只登一扇门”,企业只需跑审批审查中心一个机构;“只对一扇窗”,企业只需在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就能办理所有相关事项;“只递一套表”,企业只需一次性在一个窗口递交所需表单;“只录一系统”,企业只需一次登录一个统一的审批信息系统;“只见一部门”,企业自报建至竣工验收只与审批审查中心一个部门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