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此前有消息称,方案中包括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未来企业法人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上海自贸区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骤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上海自贸区在我国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我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对港口、物流、贸易、地产、金融等行业构成利好。
改革方向令人振奋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改革的思想和方向非常令人振奋。
可以看出,这次开放的步子很大,而且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主。从过去十年看,我国的商品贸易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当是以服务贸易为主,包括生产性贸易。并且是以改革促发展。
但是也应当注意改革中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原则很有吸引力,但配套政策也很关键。例如几年前就确立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原则,但是企业在海外投资什么、怎样投资都要层层审批,让“走出去”方针有所折扣。其次,在汇率弹性滞后的情况下大力推动资本开放是否是最佳时机也值得商榷。“虽然说‘改革没有最佳时机’,但是我认为资本项下开放应当以更灵活的汇率为前提。”鲁政委说。
自贸区有望成为自由港
海通证券此前的研究报告指出,年初上海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指出,上海未来将积极探索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点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贸易与金融、航运、物流、制造、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近期,上海各部门正紧锣密鼓地为自贸区做配套调研和方案制定,运营细则有望很快上报国家层面。种种迹象表明,上海自贸区离我们越来越近。由于自贸区将围绕外高桥保税区、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进行集中建设,随着具体政策细则的出台和落实,有望极大促进区域内如机场和港口等交通运输子行业的发展。
国务院去年底批复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经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将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再加上自由贸易区的项目,自贸区将有望成为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我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在自由贸易园区的概念中,港口、机场、仓储、地产以及金融服务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受益企业。某券商研究员分析认为,上港集团、上海机场、长江投资、外高桥、浦东金桥、浦发银行等公司都有可能成为自贸区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