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促进产业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集中推出26个“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区,从规划、土地、金融、服务等环节,找准投资增长点,精准供给有效招商引资政策,力争在总部机构、龙头企业、功能平台、隐形冠军等集聚方面实现新突破,助力培育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4月以来,上海相继发布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等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提振广大企业投资信心。在此基础上发布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投资政策的“组合拳”,加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六个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其中,位于普陀桃浦地区的中以(上海)创新园,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自主化发展的主阵地,将打造成为上海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
▲中以(上海)创新园将成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主阵地之一
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点
培育产业经济新动能
重大产业项目对保持本市产业投资稳定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在关键时期推出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所覆盖的特色产业园区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有着较强优势,将是全市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新高地,本次发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从产业规划布局上,支持重大项目根据产业地图,进行集聚布局。上海发挥产业地图对产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在26个特色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超过108平方公里、可供优质产业用地超过25平方公里、物业空间超过1400万平米的物理空间,并形成中心城区和郊区、中央商务区和工业园区,以及一体化示范区、新片区和本市其他区域的联动,打造“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不缺空间”的资源配置形态。
从创新经济新动能上,打造“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一是加大在线新经济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形成产业经济新场景新动能。二是加大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大数据中心、智能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和应用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三是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支持,给予技术攻关类产品项目财政补助,同时增加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科技前沿研发机构、功能总部、龙头企业、创新平台补贴力度。
从土地要素保障上,“用好增量、激活存量、统筹流量”。一是拓宽可享受工业用地50年出让年期的项目范围,降低优质企业用地成本,地价实行底线管理。支持园区滚动收储、及时供地,做到“地等项目”、“房等项目”。二是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下限,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0,通用类研发用地容积率不低于3.0,提高单一用途产业用地的混合用地比例。
从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上,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资本金、贷款贴息、委托贷款方式,发挥“4个1000亿”资金引导作用。包括总规模1000亿元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总规模1000亿元,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信贷专项资金、总规模1000亿元的园区二次开发基金。
从投资促进上,做好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一是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建筑许可、竣工验收等流程,缩短审评周期,优化营商环境。对重点招商项目引进人才,在落户、购房、子女教育方面等予以优先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家、招商能人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激励力度。二是以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为导向,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制度,从服务机制、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等方面,加快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精准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立项、规土、环保、报建等开展跨前服务。
中以(上海)创新园聚焦智能制造
擦亮“上海制造”名片
园区经济是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本次《若干政策措施》所遴选的26家产业园区,以主导产业为引领,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为基础,正着力建设上海产业核心高地和区域竞争力极点。
以智能制造为特色产业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是其所在的普陀桃浦地区重大产业项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重要载体。中以(上海)创新园作为中以创新成果和科技产业的链接点,助力具备前沿技术和潜力的企业在园区实现产业化效应。2019年12月,普陀区针对招商引资,制定了《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筹划设立上海-以色列创新基金,推进知识产权、法律、人才、财务、金融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形成利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生命信息技术与安全等领域产业落地的发展氛围。
资料:智创TOP
编辑:王雨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