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厉害了!浦东1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他们投资了13家丨浦东30年财经30人
24:04
在浦东,有这样一家低调的深耕硬科技产业的国资创投机构,截至目前,其投资的企业已经有13家成功登陆科创板,这就是浦东科创集团。浦东科创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9年,是中国最早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2015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将集团定位为“孵、投、贷、保”一体化的综合性科技创业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公司紧密围绕浦东六大硬核产业开展投资工作,全力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本期对话嘉宾:傅红岩 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重大决策造就今日张江“金投手”成就今日明星企业
第一财经:浦东开发不久,创投就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傅红岩:站在今天这个历史节点回头来看,我觉得浦东科创集团承载了浦东开发科技创新的梦想。大家知道,1990年浦东开发正式起步,到了1999年,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有两个重大的决策,一个是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市的战略,第二个是提出了聚焦张江的战略。20多年前的这个重大决策,造就了今天我们说的“中国硅谷”、“中国药谷”张江,浦东科创集团就是顺应这个时代的背景成立的。
第一财经: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公司最早投的是哪些项目?
傅红岩:我本人在浦东工作了20多年,但从事这个行业还是个新兵,仅仅五年时间。浦东科创集团成立之后,最早支持的一批企业,这个我们回顾起来,都是大名鼎鼎。比如说微创集团,现在已经在香港上市了,微创的心血管支架,基本上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在创始人常兆华先生的带领下、孵化下,微创系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比如我们后来投的沛嘉医疗、逸思医疗等等,还有微创自身体系的微创心脉,也是科创板第一批上市企业。再比如说,后面我们投的中微半导体、盛美半导体、紫光展锐,都是现在的明星企业。
创投环境沧海桑田 科创投资“不差钱”
第一财经:您觉得我们前期投的企业类型和现在相比有哪些不同?现在整个的创投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
傅红岩:现在应该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早期因为我们创新的机制还没完全确立,当时创新的主体,还是以体制内的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为主,仅限于非常少的一些群体,这些归国创业人员往往选取的就是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的一些服务设计这方面的,面也非常窄。那时候风投基金还没有出现,那么国资早期介入起到了一个雪中送炭的作用。然而,到了今天,完全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了。创新主体雨后春笋一样的,国外的名校、大牌的跨国企业、著名的研究所一拨拨过来,国内本土的创新主体也非常多的涌现出来。
第一财经:创新环境发生了质变,创新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傅红岩:对,完全被激发了,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呢,创业的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政府的投入十倍、百倍的增加,政府的支持更精准、更贴身,更符合市场规律。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早期国内只有国资的创投,现在已经变成外资、内资、民资、国资各路资本,再也不像当年一样缺钱了,众多的资本都是追逐稀缺的项目。另外,更主要的是,我们国家支持创新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全形成了。
硬科技硬在哪里? 这才是坚守硬科技的底气!
第一财经:说到浦东,我们就会想到六大硬核产业,浦东科创集团投资的很多企业,其实都属于这六大硬核产业。您认为什么叫硬核产业呢?
傅红岩:首先,是硬在技术和科学,比如量子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医药领域细胞治疗的技术,这些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和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论证来推动的,可以说是人类重大的科学发现。同时,在应用技术层面,是否能在基础科学之上,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技术和产业体系?这里面硬在什么地方呢?硬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的know how……。第二,时间壁垒和技术壁垒。比方说做一个创新药,法律规定要通过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另外还有种种指标去验证,这个是时间壁垒;技术壁垒往往是用专利来构成的,所以中国至今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做不出来,而是有专利放在那边,他不让你做,或者不授权给你。第三,就是生态的优势。比方说微软的桌面系统,形成操作系统的生态;移动通信领域,ARM和高通形成了一个生态,可以说现在除了苹果之外,所有安卓系统都是建立在这个系统上,这个就造成了无论处于任何条件,它都难以被击败。它是产业链的最上游,价值链的最顶端,同时又是支撑整个技术体系的最底层。
第一财经:作为投资方,公司见证了很多产业一路走来,但其实中国芯和创新药是最近几年才走进公众视野的,您如何看待这些行业的变化?
傅红岩:芯片是支撑产业革命、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最基础的东西。我们今天看看,无处没有芯片,小到一个可穿戴设施,小孩儿的玩具。你出门的电线杆,随便什么东西都是物联网芯片,互联网芯片,过去煤炭叫工业的粮食,如今芯片才是真正的现代工业的粮食。再看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早期基本上是仿药为主,但是今天,创新药已经成为真正的创新药。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他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国际最一流的团队,这些团队曾经在大牌的跨国公司或者研究所已经成功地研发出了新药,推上市了。更主要的是,他们做的这个药,最初的药理、机理的发现,很多都是在《自然科学》或者《细胞》这些大牌的杂志上发表过,基本上做到全球最新,已经是全球创新了,申报临床往往也是中国、美国,甚至包括欧洲同时在报的。
第一财经:科创板开板为科创企业大大拓展了融资渠道,在帮助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方面,浦东科创集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成绩如何?
傅红岩:浦东目前上市了16家科创板企业,集团自己投的和集团基金投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3家。明年晚些如果我们有机会再坐到这里,也许还有10家会上市,这个可以说是我们长期坚守硬科技投资的结果。因为不可能一朝一夕突然冒出来这么多,我们一直在坚守这个战略。国企作为政府和市场沟通的桥梁,有其他投资机构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我们在浦东,包括上海,也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朋友圈。对接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主体,我们都建立了非常好的朋友圈。我们和上交所一起,还发了全国第一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让一些没有任何资产和收入的真正高科技企业,能够从银行、投资人手里很便宜地拿到钱,在这里面,科创集团作为发起人,知识产权的发起人,就是国企背书,企业的反响非常强烈。
国资创投的“微笑曲线”与经验之谈
第一财经:我在这儿替创业的企业家们问一句,我们浦东科创集团投的这些项目,和民营资本投的有什么不同呢?什么样的企业才会受到青睐?公司主要投资哪个阶段?
傅红岩:我到集团之后,提出了一个微笑曲线。两边上翘的一个弧,左面上翘的是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往往就是天使投资人应该投的阶段,尤其是一些看不准的,甚至是市场上还没有的企业,但是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方向的,我们愿意投。新区政府也非常支持,有专门的浦东产业创新中心,经过我们的甄别,可以向政府申请报账,我们自己再搭配一部分资金投进去,弥补市场不足。第二个阶段就是偏后期,因为我们已经是全产业链、全生态了,我们投的很多龙头企业或者本地发展的企业,他们如果遇到瓶颈,或者基于技术市场等等原因需要整合,国资在这里面是受到高度信任的,我们就来牵头整合这些企业和行业,这个是塑造产业生态的,不是简单的PE。这两端应该是我们介入的逻辑起点。当然,还有一种投资方式,就是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把钱交给我们,我们自己不投,我们筛选最大牌的投资机构过来,出资给他,然后让他们按照浦东的产业规划能级要求进行投资,利用他们的眼光、力量,可以把资本更加有效放大,来支持企业。
第一财经: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科创企业的投资,有时候周期非常长,10年甚至20年磨一剑,您觉得我们的优势在哪儿?
傅红岩:我们作为国企,有政府和各部门的坚强后盾,有底气。第二个,在投资上面,我们认为到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的良性循环了。早期可以说基本依赖政府资本的注入,经过前期的耕耘和积累,现在我们应该说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了。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和我们优秀的投资人经理团队的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在相关产业的全生命周期里面,通过投资组合和布局,实现财务平衡。比方说我们会放相当一部分比例在天使阶段,部分会放在一些相对成熟的、未来三到五年能够形成收益的。
第一财经:能举个例子吗?有一些投资人会说,我投了这个好几年都没有看到回报,这是很着急的一件事情。
傅红岩:如果说投一个市场前景巨大、团队优秀、技术过硬的企业,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我不认为会十年没有收益,尤其是有了科创板以后。比方说我们曾经投过一个EDA的企业,EDA就是集成电路里面的辅助设计软件,这个是高度依赖国外,早期我们投的时候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就看到它在整个半导体设计行业里面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同时这个团队坚守力非常强,自身的背景和能力也很强。在这种时候呢,说实话,你要是看准的话,绝对没有风险的。如果有些人说十年退不出来,我只能建议这些投资人再重新审视和调整一下他们的眼光。事实上投资也未必要等到上市,等到企业有了很高的营收和利润的那一天,一个优秀的团队,站了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又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需求,无论是上市还是未上市,都有很好的回报和收益。
第一财经:今年年初的疫情是突如其来的,不少企业受到了影响,我们浦东科创集团对于旗下投资的这些科创企业提供了哪些助力呢?
傅红岩:因为我们还有一部分物业资产,疫情的时候,我们对中小企业进行免租,免了三个月,数千万的房租。当时中小企业融资遇到巨大问题,我们出台了几条措施:第一,还不了银行的钱,我们来担保,协调银行,继续延保。第二,贷不到银行款的,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委托贷款的平台直接借钱给企业。可以说今年我们是逆行者,我们统计了一下,今年的投资额度应该是在10-15亿之间,达到了去年的两倍以上。这个时候,国企应该顶在前面,包括后来我们发了双创债,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债,现在已经累计发行15个亿,都及时通过各种途径送到企业手里面。
第一财经:浦东三十而立,您有什么寄语给浦东?对于未来如何期待?
傅红岩:浦东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而立的时候来到浦东,在这20多年中,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浦东。我相信未来我还会在这个有限的职业生涯里面,继续献身于浦东开发。浦东的科创应该是志存高远、引领未来的,我们期待下一个30年。
第一财经:30年之后我们再采访您。
傅红岩:对。
正如傅红岩董事长所说,浦东的创投环境已经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2019年,浦东的科创母基金启动,首期规模55亿元,聚焦六大硬核产业,同时设立若干行业专项子基金,创新“产业+基地+基金”联动发展模式,形成约200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基金群。未来,更多的资本将助力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共享浦东高质量发展成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个30年,会发生什么?正如一首歌所唱:“我们和未来有约,约在无尽的明天,我和你去导演,爱的新世界,就在弹指间,看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