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42年前,这个300亿元项目在上海宝山动工!
2020
12/25
11:33

1977年10月,原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等到中南海向中央政治局汇报访日见闻和感受,他说了两个“受辱”的经历:

日本人请客吃饭,服务员端上来的易拉罐啤酒和饮料,我们没见过,不会用。“鬼才知道日本人竟能把钢铁轧制得像纸一样薄,还印上了彩色图案。”

中国轿车怎么也跟不上日本车,后来,中国司机不得不冒险加速,结果车子抛了锚,最后中方人员不得不坐到日本车里。“大使馆用的车是我们最好的轿车了,面板用的是热轧钢板,既厚又重还会生锈,而日本用的是冷轧钢板,轻盈、漂亮……”

随后,叶志强把他的考察报告拿了出来,材料显示日本钢铁业领先了中国15年至20年。大家都被震撼了,心弦也被拨动了。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对日本钢铁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以及中日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十分震惊。当时他说:“就照这个样子,给中国建设一个钢厂。”他要求日本朋友一定要把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给正在这里或即将来这里实习的中国工人。


邓小平的这次参观,加快了宝钢计划的进度。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乘坐新干线列车


就在邓小平访问日本两个月后,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万众瞩目的宝钢在上海打下了第一根钢桩。这个设计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成为当时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立项。

宝钢为何选址上海宝山?


引来了哪些争议?

最终是如何力排众议建成的?

今天,一起来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为何选址上海宝山?

按照中国钢铁业的传统思维,上海没有矿山,没有煤炭,根本就不适合建钢铁厂。

宝钢集团首任董事长黎明介绍,最初决定引进日本技术建设大型钢铁企业时,中央其实考虑了包括连云港、天津、大连等十几个地方,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当时只有它的工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足以支撑这样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基地。而且宝钢从设计时就借鉴日本经验,原料采用便宜、成色好的进口铁矿石,上海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专家们提出,把中国这座特大型钢铁企业建在金山卫,提名金山钢铁,与金山石化相呼应。而且金山卫航道水深,滩涂闲置,可以少征农田。

经过紧急调查,最后,专家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原因是金山卫濒临杭州湾,处亚热带季风登陆的风口,海面风急浪高,海潮、流速大起大落,矿石船停泊时不易停靠码头,而且远离上海钢厂,铁水运送难以解决。

在长江口,还有一个东西方案的比较。“西方案”是石洞口以西的盛桥、罗泾一带,“东方案”在石洞口以东,此地离县城较近,且规划区中间有一个滑翔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作为施工基地,还有一个当年日军侵华时建造的一个3150亩的废弃的机场,可以少征土地,少动迁1145户村民。

日本专家组和上海市领导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陈锦华等随即到现场踏勘,最后确定了“东方案”。陈锦华说,上海南有金山,北有宝山,遥相呼应。就这样,宝钢以宝山而得名。

△宝钢建设初期,位于宝山丁家桥的宝钢工程指挥部大院。


来源:中国宝武集团

1978年3月9日,国家计委、经委、建委、上海市、冶金部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上海市新建钢铁厂的厂址选择、建设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厂址选在宝山月浦地区,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

掏空中国家底,值得吗?

但是,宝钢开工建设不久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真正让宝钢工程陷入困境的是投资——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它实在是太贵了!

△1978年12月23日,宝钢高炉工地打下第一根钢管桩。


来源:中国宝武集团

宝钢开工后不久,《人民日报》曾发表当时财政部官员的一篇文章《替宝钢算一笔账》,由此公开讨论宝钢建设问题。

宝钢的账一算,吓了全国人一大跳。按计划建设宝钢,需要300亿元的资金,而当时,国家财政收入只有800亿元,全国银行个人储蓄才180亿元。当时全国10亿人口,宝钢的投资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要30元——这几乎就是一个青工将近一个月的收入了。

建一个宝钢,会掏空中国的家底。种种怀疑、责难指向了宝钢的庞大投资。

而1979年,国民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文革”结束之后,国家建设任务非常紧迫,基建项目遍地开花。这年4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把经济过热、比例失调的问题揭露出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成立,陈云任领导小组组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之前,就是陈云和李先念联名提出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中央决定,国内所有在建项目重新调整,头号工程宝钢自然被列在了第一位。可出乎不少人意料的是,在上海就宝钢问题调研了一个星期之后,力主大批缩减基建项目的陈云却成了宝钢公开的支持者。

△邓小平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一个月后,邓小平在与上海市新的领导班子见面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宝钢,你们市委还是要管起来。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证干好。国内对宝钢议论多,我们不后悔,问题是要搞好。”

宝钢的种种争论日趋激烈,论战一直打到了邓小平面前。面对纷争,当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断言:“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此后


宝钢面对重重困难

迎难而上

最终于1985年11月26日建成投产

宝钢一期工程的建成

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

迈出了一大步

△1984年的夏天,日本新日铁公司迎来了一批中国的实习生队伍,他们是宝钢派到新日铁研修学习的技术人员。

△1985年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点火仪式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宝武集团

△宝钢一期工程建成后鸟瞰


来源:中国宝武集团

1978年

我国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

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96年

中国钢铁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

跃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以后

中国由钢材净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大国

绝大多数钢材自给率超过100%

跻身世界钢铁强国

△2016年12月,由原宝钢集团和原武钢集团重组而成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图为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而这其中

宝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结束了中国钢铁业

只能提供汽车内部用材的历史

并开始向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供货

打破了国外企业

对冰箱面板和高跨度斜拉桥钢索的垄断

让中国人用上了自己的钢制易拉罐

让中国的1元硬币用上了国产钢

……

也用事实印证了邓小平当年的决断:

“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上海宝钢


如今的宝钢,已于2017年2月完成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拥有上海宝山、武汉青山、湛江东山、南京梅山等主要制造基地,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二、汽车板产量排名第三、取向电工钢产量排名第一,是全球碳钢品种最为齐全的钢铁企业之一。

资料:红色之声等


原标题:《42年前,这个300亿元项目在上海宝山动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