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化学工业区:勇于当标杆 潮涌再扬帆
2020
12/29
11:08
1.jpg


化工区鸟瞰图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1996年,杭州湾北岸,在一片空旷的海滩上,建设者们以吹沙填海方式造就了一期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具有首创性的园区化发展新阶段正式起步。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轫于此,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十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被誉为“上海工业腾飞的新翅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国务院规划的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经过近25年的开发和建设,上海化工区已成为目前全国集聚国际知名跨国化工企业最多、循环经济水平最先进、产业能级最高端、安全环保管理最严格的国家级石油化工专业开发区,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吸引了巴斯夫、科思创、赢创、亨斯迈、英威达、3M、西萨、中石化、华谊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投资落户。园区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园区特殊贡献奖”,被评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等殊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上海化工区发展创新、创业、创造历程,盘点“十三五”的业绩、成绩和奇迹,我们从这里展望新时代,擎画新蓝图,接续再出发,为全国同类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园区发展赋能、焕新、增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目标会从这里催生,新的活力将在这里迸发,新的能量也将会在这里得到又一次释放。一首首赋予时代崭新、壮丽、雄浑的乐章也一定能够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奏响。


!picture.jpg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化工区龙舟赛

科技创新篇

创新发展 激发新活力

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

溯流而上,奋楫争先。自上海化工区成立之日起,创新的基因就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比如,首创的“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和模式,成为我国化工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国标在这里诞生;电子化学品专区、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等等。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并与园区发展相伴相随,且成果星光闪耀,亮点纷呈。

直面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上海化工区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园区主动承担国家战略,加快科创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成果落地,基本形成“集聚一流创新要素、营造一流创新环境、实现一流创新产出”的创新发展态势,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电子化学品专区设立跑出加速度。2020年12月3日,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正式揭牌,意义重大。据介绍,该专区规划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光刻胶以及配套材料、电子特气和湿电子化学品等三大类产品,构建以上海化工区为主体,金山、奉贤分区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格局,形成上海化工区侧重制造、研发,“两翼”侧重仓储、非涉危制造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率先实现电子化学品企业、技术、人才等“三个集聚”,打造电子化学品研发试验、生产、物流存储等“三个基地”。推进上海化工区与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嘉定区之间的联动发展,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化工科创中心建设交出新答卷。2018年9月28日,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上海化工区举行,标志化工区牵头打造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迈向创新驱动、升级发展的新征程。据了解,该创新中心以“打造化工创新重要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工科创平台”的战略目标及“一核三翼”的发展布局,打造科创研发、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三大板块,集中布局研发实验、中试放大、科技展示、教育培训、商务办公、生态休闲等功能,构建“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与此同时,上海化工区成立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联盟,连续举办两届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开展诺奖科学家进化工区、法国科技之旅上海站等一系列海外交流活动。加强科创政策体系建设,发布《上海化学工业区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扶持实施办法》《上海化学工业区专项发展资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指南》等相关扶持政策。科创平台集聚效应显现, 2020年7月3日,朗盛亚太区应用开发中心(AADC)大楼奠基和落户签约,成为首个入驻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的项目。上海化工新材料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平台、氢能研究中心、彤程化学、毕克助剂等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也相继落户化工区。截至2019年末,园区发明专利注册数量达到269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4家。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已接近6.5亿元。

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化工区加快精准招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全力提升产出效益,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319.7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270.71亿元,首次双双突破千亿大关,经济发展呈现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单位土地产值约808万元/亩,远超全市开发区平均值,达到全国制造业园区的最高水平;园区工业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1000万元/年,遥遥领先全市其他开发区;人均工业利润近200万元/年,人均税收约120万元/年,土地投资强度约140亿元/平方公里。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园区仍然保持10%以上的销售利润率,分别高于全市化工行业、全市规上工业及全国化工行业4.2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制定《上海化工区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世界级绿色化工名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六大行动,着力打造国际化工名企、名品、名家汇聚的化工名园。推进科思创、巴斯夫、英威达等园区企业增资扩产,以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2019年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430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4.7%。同时,上海化工区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2019年,联合四省市16家化工园区成立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联盟,积极开展“安全、绿色、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互动与合作。


6.jpg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仪式

创新是园区发展最强大的内力之本、活力之源。面向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及产业需求,上海化工区的创新之举必将成为上海制造和创新之城的闪亮名片。

绿色发展篇

绿色发展 催生新理念

当好化工园区的标杆

作为上海化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上海化工区始终肩负着优化布局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打造绿色增长极,争当行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先行者、示范田,是时代赋予上海化工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上海化工区始终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把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做到真重视、真整改、真尽责,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污染防治“突围战”,环境监管“持久战”。创新安全应急环保管理,形成全天候响应、全覆盖监控、全封闭管理和全过程管控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园区平稳运行。近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列。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十三五”以来,园区亿元工业产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园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园区百万工时可记录损失工时事故率≤0.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职业病发病率0%,各类安全事故数量逐年下降。一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践行HSE理念,深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落实安全联防联检联勤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专业安全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了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和属地管理协调融合的大安全监管工作格局。二是应急管理与救援体系持续加强。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上海化学工业区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启用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保障园区安全运行。健全“三级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应急物资储备、空中医疗急救转运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形成全天候响应、全覆盖监控、全过程演练、专职化队伍保障的应急防控体系。三是安全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精准细致。建设全国首个危化品电子标签自动识别应用系统。落实化工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网格化监控,严格项目准入,实施全封闭管理,有效消除了重大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十三五”以来,园区区域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从2015年的13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53微克/立方米,工业固废(含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连续达到100%,园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执行率均为100%,重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一是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持续开展。2017年全面完成《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中的91项整治任务后,2018年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产业提升和深化治理,完成整治任务18项。二是环境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开展重点企业指纹库建设,建立“企业报告—项目控制—独立核查—网络监控”的监管机制。推进企业排口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备,目前已完成主要排口28套设备的安装和联网。持续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累计完成27家企业近12万个泄漏点位的复核工作。三是环境监控体系持续完善。大气环境监控设置了6座特征污染监测站,7个公共区域监测点(23套传感器),15套有组织排放监测传感器,实现85种气体的在线监测;水环境监控则设置了62个企业雨水排口监测点和35个企业废水排口监测点。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园区万元产值(加工)能耗逐年下降,大幅领先于全国同行业水平,能耗低于行业的1/2,耗水量低于行业的1/12,废气低于行业的1/3,废水低于行业的1/8。一是清洁生产持续推进。制定《上海化学工业区产业绿色发展专项扶持实施办法》,推动企业开展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资源化、提高利用效率为核心的清洁生产审核。二是生态湿地水循环切实优化。利用原有的天然河道、规划绿化带和高压走廊,建立 “水厂—企业—污水处理厂—湿地处理系统—区内河道系统—水厂”的人工生态湿地废水处理及再利用系统,废水COD去除率达到20%~30%,总氮去除率达到65%~85%,总磷去除率达到45%~55%。三是废弃物循环利用稳步提升。中法水务将处理后的无机废水进一步处理形成除盐水,提供给企业生产使用;升达废料处理有限公司危险废液焚烧线产生的高温烟气,用于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并对尾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四是绿色能源加大供给,支持长浦新电在G3空地建设移动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4780万度,年节能量达1.4万吨标煤,CO₂年减排量达3.9万吨。


3.jpg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化工区湿地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马静提出,要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的发展导向,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的步伐,不断强化实体经济对上海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力争在世界化工产业链中有所作为。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绿色发展是目标,更是动力。上海化工区的一切努力和作为,就是让化工更安全、更绿色、更美丽。

改革发展篇

高质量发展 激活新动能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衡量园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了园区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十三五”期间,上海化工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破难点、补短板,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为园区企业当好“金牌店小二”,着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营商环境。

目前,上海化工区全面迈入“从大到强、从强到优、从优到精”的迭代升级阶段。为进一步激活发展新动能,上海化工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拥抱数字转型,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上使力、深化和拓展,不断提升园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公共配套服务持续优化。化工区持续推进综合服务融合化、配套服务标准化、价格管理透明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稳定配套服务供应,促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一是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开展低压天然气经销体制改革,推动区内13家企业参加市直供电交易,全年为企业节约用气成本3500万元、用电成本3500万元,上海化工区成为全市天然气供应价格最低的地区之一。推进漕泾热电与上电漕泾合作,全年为企业节约蒸汽使用成本近3200万元。推动公共管廊、生活用水、废料处置、码头等下调服务价格、提供增值服务,全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近3000万元。二是服务能级显著提高,化工区管廊公司起草编制的《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化工园区首个国家标准。孚宝码头二期一阶段工程竣工验收,实现了口岸开放。升达公司大幅提升边门废料处理能力,基本完成库存清理。金汇港取水项目继续推进,原水管道铺设基本完成。三是价格管理机制推广应用,研究制定了《完善公用工程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推动配套服务价格调整的透明化、公平化。督促公用工程企业加快启动新一轮合同签订事宜,兑现折旧完成后的成本和价格下降。


!picture (1).jpg


化工区政务服务中心

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化工区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园区职工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化三消防站工程建成投用,化工区医疗救护综合大楼暨直升机停机坪建成启用。加快道路大修、绿化提升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绿色共享通勤班车短驳公交候车站建设,园区公共管理区域职工餐厅正式运营。二是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借鉴上海自贸区清单管理经验,扎实推进“三个一批”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实施告知备案制度,简化申报和备案批复两步走为企业自主备案一步走。建设化工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频道,让企业享受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三是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每年组织召开国际专家咨询会、业主大会,推进园区国际化发展。面对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击,全力生产抗疫物资、细致落实防控措施、严密守护国门防线,率先做到主体企业100%复产、在建工地100%复工;取得80%外向度、60%流动量条件下,“0”确诊、“0”疑似、“0”输入的阶段性佳绩。四是提升区容区貌整体水平。制定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7个方面50项任务,建立“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做到园区管理“无漏洞、无死角”。

智慧园区建设深入推进。上海化工区于2017年全面启动智慧园区建设,通过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标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智慧化创新之路,先后荣获“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基地”“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称号。一是开展顶层设计。编制《上海化学工业区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上海化学工业区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十三五”行动计划(2016~2020)》,确定“1136”智慧应用体系。统一园区各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发布《智慧政务信息系统资源交换接口标准》《智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二是创新推进模式。针对智慧化项目特点,积极探索轻资产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建设成果为园区所用。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仪电集团、华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智慧园区产业联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三是形成推进合力。聚焦“智慧业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三大领域,实施推进智慧公安、智慧医疗、智慧边检、智慧消防、智慧应急、智慧海事等一批智慧化项目并建成投用。量身定制具有化工区特点的《智慧园区建设专项支持实施办法》,面向符合条件的智慧项目给予相当份量的资金扶持。赛科、科思创、赢创、巴斯夫、汉高等生产型企业全面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智慧决策平台建成投用,初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治全区”的工作目标。


8.jpg


化工区大厦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如何让阳光更灿烂、空气更清新、水质更优良,必须要用真心、用真情、持续用力,才能打造更具吸附力的开放环境。

上海化工区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始终以领跑者姿态和开放心态,优化营商环境,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精神,壮士断腕,让利于企,专心致志做到让园区企业满意、放心和舒心,实现合作共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共享发展篇

共赢发展 聚集新磁场

绘浓美丽化工底色

“发展好周边的邻居就是发展自己”。这是上海化工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上海化工区坚持开放融合工作思路,强化责任关怀基础保障,纵深推进周边园区社会共享发展,不断提升周边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园区新型工业化与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相建相通相融。

多年来,在责任关怀方面,上海化工区不遗余力,尽其所能,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比如,在国内化工园区中成立首家企业协会,设立“责任关怀”专项资金等。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让社区居民、企业员工、高校及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目前,责任关怀已成为园区企业的一项庄严承诺、一种自律行动,且深入人心。

构建“造血”长效机制。在增强镇村集体经济实力方面,化工区帮助漕泾镇引进的上海百孚思文化传媒公司,年均缴税收超过2000万元,帮助柘林镇建设的化工区柘林配套产业园,先后引进项目投资超过3亿元;上海化工区还拿出在领先全国行业的公共管廊公司股份,与金山区漕泾镇和奉贤区柘林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两镇村级集体经济在零风险状态下,每年享受不低于8%的稳定收益,“十三五”期间已累计分红超过3000万元,从而让周边居民实打实地分享到化工区的发展红利。在产业发展上,上海化工区发展公司出资4080万元,与金山区合作开发金山分区1.71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帮助金山分区引入国家化学品检测一揽子重点实验室,发展化工检测服务业,推动金山分区转型升级。化工区依托自身产业规模优势,与申能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奉贤分区成立化工区售电公司,抓住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开展售电业务,发展与能源相关的服务业。在产城融合方面,化工区与漕泾镇、柘林镇合作,开展对常驻化工区从事建筑、安装、检维修、长期运保等领域承包商的服务管理合作,发展园区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做好相关施工队伍的后勤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同时,引导建筑税等相关税收落户漕泾、柘林两镇,进一步增强镇级经济实力。在综合帮扶方面,向漕泾镇提供扶持资金2500万元,购置思致广场门面商业用房,每年获得项目投资受益。吸纳金山和奉贤两区居民就业超4000人,使周边镇区实实在在的共享产业经济发展成果。


7.jpg


大气环境监测车

多方位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拓展“好邻居、双结对”活动,实现区内党组织(企业)与漕泾镇、柘林镇“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企村好邻居工作”的全覆盖,企业与结对村共同开展慰问困难家庭、添置文体设施、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开展“公众开放日”主题活动,设立29个企业实践教育培训基地,邀请公众走进园区及企业。“十三五”以来,累计接待公众超过5000人次,培育了“大小牵小手-青少年暑期实践活动”“大学生认知实践”“居民开放日”等精品品牌活动。编印科普读物,策划编写了“衣食用娱”系列化工科普读物免费向周边公众发放累计4000余册。建立责任关怀新载体,在漕泾镇和柘林镇设立2个责任关怀服务中心,39个责任关怀服务站,49个责任关怀服务点。开展“爱心助医”活动,利用园区医疗中心的设备、技术、人才等优势,每年投入200万元,为漕泾镇、柘林镇近2000名大病困难人群提供每人1000元的医疗补助。

责任关怀理念浸润园区。成立上海化工区责任关怀工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推进、协调园区责任关怀工作。制定《关于推进上海化学工业区责任关怀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2020年)》,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推进、员工参与、社区互动”的工作模式。成立由金山、奉贤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社区咨询委员会”。区内企业借助协会和专委会平台,践行责任关怀六大准则,先后建立了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污染防治、工艺安全、储运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产品安全监管六大责任关怀工作组,分别由牵头企业担任组长单位,吸纳40余家企业加入工作组,每年开展消防运动会、“六五”世界环境日、危化品重型卡车驾驶锦标赛等主题活动。


4.jpg


直升机应急救援

责任关怀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上海化工区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人文关怀,深化区域融合,实现成果共享,让化工园区更有温情、有温度、有温暖。

“润物细无声”。美丽化工、和谐园区的建立,以及责任关怀的深化推进,同样任重道远。

未来展望篇

可持续发展 开辟新局面

担当启航再出发

高瞻才可远瞩。立足当下,向“十四五”进军的瞭亮号角已经吹响,春天的脚步正在走来;拼搏创新勇担当,逆风破浪开新局,全力擎画新蓝图,谱写崭新的篇章,我们对上海化工区充满期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于上海化工区来说,也有几件值得纪念的大事:一期围海造地25周年和全面开发建设20周年等。

面对新使命,铆牢新目标,迈向新征程。上海化工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举措,打造开放、高端、创新的化工产业体系。

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化工区产业能级再上新台阶、安全防控达到新高度、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营商环境成为新典范、融合协同形成新标杆,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名园和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继续保持国内最优化工园区势头,初步实现区内化工产业原料多元化、产品多元化、资本多元化,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发展定位:按照“五个放在”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上海化工区对全国化工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对本市经济的战略支撑。一是将上海化工区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谋划,强化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聚焦化工新材料科创中心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加快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培育,推动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将上海化工区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谋划,坚持扩大开放的战略方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引进标志性外资项目、国际先进技术,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工产业链,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三是将上海化工区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发挥领示范作用,培育高端发展动能,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美丽园区与文化建设,打造更强的产业、更优的服务、更美的环境,带领全国石化产业迈向发展新阶段。四是将上海化工区发展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谋划,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打破软硬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标准规范统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化工产业链互补协同,推动长三角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五是将上海化工区发展放在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谋划,紧密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化工区与金山、奉贤分区一体化发展,推进上海化工产业集聚化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化利用、高效化配置,着力提升上海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任务:在“安全、环保、绿色、智能、高效、和谐”上下功夫,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做强化工产业,推动发展变革提速。创新招商模式,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工程,推动全产业链更高端。加快建设电子化学品专区,为集成电路产业安全发展提供材料支撑。提速科创中心建设,形成一批引领突破的创新成果和产品。二是做实安全环保,推动生态绿色提级。强化安全应急管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深化环境质量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治理稳步提升,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体系。三是做精管理服务,推动园区治理提效。深化智慧园区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园区“无锈蚀、无垃圾、无破损、无露土、无异味”。加快美丽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四季缤纷的“花”工区、景色宜人的“画”工区。四是做优营商环境,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提升园区公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水平,降低公用工程成本。抓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再造园区项目审批流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造公平法治环境,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五是做活创建互动,推动价值理念提升。发挥文化在园区建设中的培根铸魂作用,将文化融入化工区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完善责任关怀工作体系,扩大公众开放日深度和广度,形成“知化、亲化、爱化”的社会氛围。六是做深联动发展,推动融合共享提档。深化与金山、奉贤的联动发展,推动长三角化工园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促进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开创具有化工行业特点的产城融合发展新局面。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上海化学工业区调研,充分肯定了上海化工区开发建设近25年所取得发展成绩。同时,他强调,上海化工区要立足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朝着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前进,大力发展高端化、环境友好型产业,切实提升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领导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也是上海化工区谋划“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面对大变局,迎接大挑战,融入“双循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扬好“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化工区精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上海化工区将继续围绕“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立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9.jpg


化工区夜景

岁月如歌,激越悠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历史的最好回望,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十三五”,上海化工区砥砺前行,收获成功、精彩和硕果;“十四五”,未来可期,上海化工区将慎终如始,再起宏图,击楫奋进,以磅礴之力推动园区继续破浪前行。

(图片由上海化学工业区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