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40年发展历程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将迎来一抹“新绿”。5月12日,位于虹桥开发区核心地带的虹桥公园焕新开放,虹桥开发区一批存量地块年内也将迎来一波“上新”:虹桥联合大厦7月可向首批入驻企业交付;艺丰中心(仙霞南丰城)预计年内竣工;国展中心控详规划已获批复,静待更新改造……作为上海最早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中心城区,长宁区先一步迈入存量时代,也早一步面临发展空间趋于饱和的挑战。
自2016年将城市更新作为区域发展战略以来,长宁区相继诞生了上生·新所、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苏州河华政滨水景观提升、华政校园与中山公园融合开放等颇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案例。而今,已有40年开发建设历史的虹桥开发区,正面临片区更新与功能升级的关键节点。
在上海城市更新中,长宁是探路者,亦是创新者。更新后的虹桥公园 舒抒 摄恢复儿童特色,地景艺术为古树让行史玲敏在天山路街道茅台社区生活了几十年,年轻时她经常带着孩子在附近的“儿童交通公园”游玩。后来公园在2006年更名为“虹桥公园”,增添了便民健身设施,成为周边居民锻炼、休闲的首选去处。但近些年,随着园内景观和设施的老化陈旧,建成于1987年的虹桥公园有些“魅力蒙尘”。
这次公园改造更新,在史玲敏看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从仙霞路遵义路大门走进虹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活泼的英文“park”(公园)字样及其身后一座白色、简约的圆形回廊,而这也是公园全新打造的视觉亮点和功能焦点“虹桥源亭”。据悉,这座直径36米的圆形廊架特别选用了etfe膜材,具有自重轻、绝缘、耐磨等特点,表面光滑不易附着灰尘,每个独立气囊均可被变色的led点亮,营造出“水立方”同款的光影变幻效果。廊架下方还设置了弧形座椅、下沉式台阶等颇具“剧场感”的装置设计,4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内可举办公益演出、小型音乐节、发布会、购物集市等各类活动。
虹桥公园位于遵义路仙霞路的出入口翡世景观设计此前参与了中山公园融合开放的方案设计,此次则负责虹桥公园的整体更新设计。创始人潘山介绍,虹桥公园位置特殊,不仅与开发区几乎同龄,也是周边商务楼白领午间休闲、通勤穿梭的重要空间。同时服务居住人群与办公人群的特质,让虹桥公园在更新后既要传承历史脉络,也要具备年轻、时尚和艺术化的潮流元素。
“‘虹桥源亭’的夜间灯光模拟了日出与日落的形态,10分钟内可演变出从太阳斜射、红色、晚霞到日落星辰,再到日出的循环变化,每晚6点到10点都会有柔和的灯光从公园内散发出来,为商圈和城市夜归人点亮一盏特别的灯。”潘山说。“虹桥源亭”日与夜虹桥公园在设计改造中还充分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介绍,今年3月,长宁区通过“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公开征询公众对公园整体改造的意见建议,并多次召集周边商圈和居民代表展开讨论,共收到意见建议59条,最终有18条被采纳,包括优化健身跑道、增加特色植物配置、增加举办活动的区域等。而今,这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金点子都反馈在了公园全新的面貌中。在公园北侧,一处水洗石打磨而成的“s”形地景艺术颇为吸睛。但仔细观察能发现,这处可坐、可站、可躺的装置巧妙地绕开了五棵高大的香樟树。王晔菲介绍,虽然虹桥公园的人流动线、健身步道和视觉效果都“大变样”,但年代久远的树木都保持了原位,通过增设“云朵花园”等园艺小品增添趣味。
一处形如拱门的白色通道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所设,延续30多年前儿童交通公园的历史印迹。“s”形地景艺术专门为小朋友们设计,站在拱门下说话会有回声虹桥公园“静谧区”的长凳 均 舒抒 摄虹桥公园的区块布局也充分采纳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公园靠近南丰城、尚嘉中心的商圈一带,打造了时尚活力的绿化组合以及夜间五彩斑斓的“虹桥源亭”;西面靠近居民区一侧,则呈现静谧自然的景观风格,并安排了健身器材、休闲长凳等老年友好型设施,兼顾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激发多元主体,促进虹桥片区更新虹桥公园焕新开放,是近年来虹桥开发区更新与功能提升诸多亮点中的一个。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虹桥开发区曾诞生全国首个国际招标“土地批租”项目、首个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是上海人心目中改革开放后“最早的cbd”。然而,区域内相关功能、设施和配套经过漫长岁月,如今已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虹桥开发区的城市更新势在必行,且尤为迫切。长宁区常务副区长岑福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城市更新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类。无论是哪一方主导,城市更新的“活跃度”都尤为重要,需要广泛的参与和讨论。
更新后的虹桥公园目前,长宁区已制定第三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城市更新向老旧商务楼宇深化改造、数字化深入转型等方向迈进。通过多个城市更新实践项目,长宁区还摸索出了“发现人、触发人、协调人”这一“三人城市更新方法”,在此架构下逐个破解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平衡问题以及新老技术规范的突破。由上海地产虹桥投资的虹桥联合大厦,是国企推动城市更新的代表。位于虹桥开发区31号地块的虹联大厦,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项目包括一栋高120米的26层办公楼和一栋高49米的景观性办公楼。
上海地产集团虹桥联合大厦项目副总经理张才才介绍,项目建设克服了诸多难点,包括距离基坑仅17米的城投水库、距离项目东侧仅3米的储油站等施工挑战,是城市更新中典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项目。眼下,虹联大厦已完成实体施工,最快于今年10月就可迎来首批企业入驻办公。
虹桥联合大厦效果图从虹联大厦22层眺望虹桥开发区 舒抒 摄位于娄山关路仙霞路的艺丰中心则是外资积极参与主导城市更新的代表。项目由崇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含两栋建筑,其中一幢定位为“文化艺术+办公”的20层建筑,另一幢是企业代建的社区行政服务大楼,涵盖派出所、儿童托管点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南侧将开设虹桥开发区内首个当代艺术综合空间,在地上、地下共约6000平方米的空间内集合演出、展览和公共教育等功能。艺丰中心效果图 南丰集团供图同样来自市属国企自有存量用地更新的国展中心项目,则走出了一条政策先行先试的新路。
据悉,随着上海大型展览场馆的相继入市,国展中心自2016年起开始空置,长宁区与业主方地产集团都希望对该项目展开城市更新。因而,当《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更新指引》相继发布后,双方一拍即合,促成国展中心成为全市首个运用城市更新新政开展规划优化的项目。未来,这里将建成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国际仲裁中心、相关服务集聚地以及综合服务平台。
眼下,距离艺丰中心一街之隔,由长宁区政府主导的娄山关路445弄城市更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这片昔日旧改地块上将建成市民科技体育活力中心,增强区域公共服务能级;世贸商城、友谊商城也正开展城市更新前期研究;地产集团计划将虹桥开发区内的部分存量酒店改造为长租公寓,满足不断涌现的人才住房需求。“
从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服务更新着手,撬动并推动区域品质提升,才能激发更多主体参与城市更新,最终促成一幢幢存量楼宇展开功能调整与品质提升,实现区域的整体更新。”岑福康说。栏目主编:唐烨本文作者:舒抒题图来源:长宁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