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
(“2024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受访者/图)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
日前,上海市方面发布了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此次发布共涉及7个区的11个千亿级主导产业。上海市经信委方面表示,主导产业是各区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主阵地,“上海将继续深化市区协同,不断推动各区特色化发展,发挥各区自身优势,锚定主导产业,深耕细分赛道,共同推动上海特色产业迈向新高度,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发布千亿产业集群外,日前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4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全国总决赛”也在上海拉开帷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在比赛现场表示,科创是我们的未来,而且是没有第二个选择的未来,“我们要用学校的力量、专业的力量、资源的力量,去赋能科创事业,推动中国跟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乃至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方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举办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背后,是目前上海市对于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建设科技强国重要引擎的不断推进。
投入更多赛事生态资源
相关资料显示,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已历时3载,举办2季,走过苏浙沪皖3省1市,共计进行了25场比赛。
“2024赛季在原有千万奖励池的基础上持续升级,增设了天使组的评选和奖项,并投入更多赛事生态资源。今年赛事进一步优中选优。235个初赛入围项目经过15场线上线下赛事,由100多位专业评委经1206项目次严格评审,最终30个项目进入总决赛,14个项目获得终极对决资格。”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方面表示。
“读懂时代才能拥有未来。在当下,淘汰自己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没有跟上时代脚步的自己。”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钱世政看来,目前人类正在用硅基生命创造硅基智能,从而改变世界,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在“嫁接”。
据相关资料,本届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总决赛的14个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达到40%,生物赛道占比达到45%。其中不乏汽车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以下简称“汽车自动驾驶”)、纳米压印高端微纳制造等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
据汽车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参赛项目负责人介绍,毫米波雷达本身通过射频技术,不仅能看到前车,同时会看到前车,包括有遮拦或者在高速公路上能够勾勒出来比较明显的可行驶区域。
“公司目前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已经取得了多家头部企业的订单,年销量超过100万颗。”汽车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公司花费最少的资金获得了头部主机厂的订单,这是公司商业运营进展,后续管理,技术迭代以及质量、供应链管理等全方面能力的证明。
纳米压印高端微纳制造项目负责人表示,公司是一个集于纳米压印的模板制作、设备、材料及运营开发为主业务相关的高端制造商,“目前具有全国第一台喷墨式打印的板对板式纳米压印,这台设备目前帮助公司在整个市场实现了20纳米以下制程存储芯片的初期相关研究工作。”
“材料方面,公司在2022年8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整个纳米压印材料的研发,目前有40多款成熟的材料,从半导体到消费、车载、光学应用、生物医学等各个行业,公司都有非常全的相关产品,包括批量化生产、出货等,都已完成。” 纳米压印高端微纳制造项目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加大科创企业扶持力度
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落地、“2024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等多项科创有关的战略布局、赛事落地的背后,是目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的体现。
此前上海市方面表示,未来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上海集聚了超过80家‘国字头’的高端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这些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建好用好在沪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
同时,上海市还依托金融和科创两大核心功能,引导社会资本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支持。相关资料显示,上海是股权投资机构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超过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只、总规模2.3万亿元,三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
“未来将进一步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上海已推动设立了上海科创金融研究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社会组织,强化对早期项目的发现和投资培育,帮助社会资本做好投资对接。”上海市方面表示。
事实上,包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内的高校、科研机构等也在为科创企业提供帮助。据了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除了举办比赛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还举办培训、讲座、公开课等活动,为参赛项目提供针对性地创业管理教育。
“尽管今天大家都面临各种困难,我们依然坚持举办科创大赛。”陆雄文表示,希望从大赛中诞生的不只是将产品奉献给社会的企业,还希望这些企业能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风潮,带领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22世纪,“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信仰”。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