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张江高新区”)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阵地,目前已形成“一区22园”的发展格局。
张江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科技事业发展“四个面向”,围绕科技创新工作“四个第一”,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规律趋势,紧紧围绕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以特色化发展为核心,以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支撑,全力推动张江高新区从全国创新中心加速迈向全球创新高地,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动力引擎。
张江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助力高水平开放。2014年至2023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从181.66亿美元增至240.87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490家增至962家,外资研发中心从381家增至563家,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从近19万份增至43.4万份,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张江高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海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约80%的海外人才、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规上企业税收从2242.8亿元增至5686.27亿元,独角兽企业从33家增至50家。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
为高水平开放闯制度新路
张江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不断探索制度新路径,以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从探索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到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再到试点外籍人才口岸签证,推出外国毕业生就业创新政策,张江高新区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相关改革举措中,1/5是“上海经验”)。
张江高新区率先探索形成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2011年11月,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首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试点企业并生成第一本电子手册。2023年4月,《上海海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企业名单(第一批)》公布,38家企业入围,健全完善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流程的新型海关监管服务体系。得益于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第一批“吃螃蟹”的和记黄埔医药耗时12年研发的呋喹替尼,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至少提前3年获批上市。试点至今,张江已诞生了超过20个I类创新药。此外,张江高新区还推出了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等创新制度。
高水平开放政策供给。张江高新区全面实施上海市政府出台的“引外资20条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导外资投向创新型产业,加快外资研发中心发展,提升引进外资能级,便利跨境投融资,便利外籍人士往来。外资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上海贡献了超1/4GDP,约1/3税收,超1/2规上工业总产值,2/5规上企业研发投入。
张江高新区发挥“双自联动”优势,实施国际人才跨境流动、研发用品入境、口岸监管服务延伸化等便利化政策。2023年,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货物在上海自贸区顺利通关。试点后允许特定类别境外再制造产品按照新品实施进口管理,这为进口再制造产品打开了一扇全新窗口。不仅有利于为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科技领域立法改革。张江高新区用好用足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3年多共出台18部浦东新区法规,涵盖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例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等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市实现自动驾驶开放测试总面积达912平方公里,累计向32家企业774辆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
坚持产业创新先行
全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张江高新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汽车、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全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集成电路领域,张江高新区逐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全球排名前1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有7家在张江高新区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球排名前5的晶圆代工企业中,2家在张江高新区设立了地区总部;全球排名前10的装备企业中,6家在张江设立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
在生物医药领域,张江高新区聚焦顶层谋划提升产业实力,抢抓赛道激发产业活力,通过制度创新突破障碍堵点,跨前服务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化发布了系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构建了“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各有18家将其中国区公司或研发生产总部设在上海,全国排名前20的企业有16家在上海布局;全球10大CXO企业有8家在上海运营。
在人工智能领域,张江高新区积极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岛,与IBM和微软深化合作与落地,联合建设IBM WATSON创新中心和微软AI&IoT实验室,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孵化生态。上海还发布了全国首部人工智能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面向全球发起了AI国际治理规则研制,并且成功举办了7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坚持开放创新先行
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力
张江高新区积极参与或筹备发起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39家,其中国家级6家,约占全国总量的11%。
张江高新区加强创新网络建设,在全球23个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39个,国际技术服务平台20个;推进园区合作,建设波士顿实体园区,有效汇聚海外技术成果,临港集团与香港数码港建立“姐妹园区”战略合作关系;深化项目合作,加强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海外项目合作。
通过举办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以“创新需求”“人才支撑”“资本力量”为三大核心要素,以“万‘象’需求 • 全球揭榜”为主题,成功打造了“1+3+365”展会对接模式,推动张江高新区各类企业的创新需求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全方位展示对接。上海数据交易所与欧洲领先的数据聚合平台企业Eagle Alph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海外平台数据双向流动合作机制,通过规则对接、供需对接、信息共享等一系列互联互通举措,帮助全球企业拓展数据跨境流通业务。
坚持创新生态先行
培植富有活力的创新沃土
上海孵化培育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包括6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4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7家高质量孵化器、超过500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等,助力硬科技孵化、一流人才引入、高成长企业培育和全要素资源集聚。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海连续七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年第一件事”,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模式,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带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临港新片区的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再创“莫德纳速度”:从2023年7月5日与美国莫德纳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10月8日土地摘牌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拿地开工,仅用了3个多月,再次刷新重点项目落地的“上海速度”。
未来,张江高新区将发挥体制改革示范作用、突出主导产业引领作用、增强专业服务赋能作用、强化联动发展协同作用,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奋进,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刘远博(实习) 张惠玲(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