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操子怡)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40周年。从白手起家到硕果累累,国家级经开区阔步走到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沿,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和创新篇。
11月15日,一场以“奋进40年,勇攀‘高与新’”为主题的漕河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漕河泾开发区”)举行。迎来建区40周年的漕河泾开发区不改奋斗初心,以新面貌、新作为,开启“科创漕河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40年沧桑巨变,那些时代的强音、求索的身影、攀登的足迹汇聚成洪流,奔涌出澎湃活跃的创新力量,见证着这里的每一次腾飞与蝶变——
40年前,改革潮起,万象更新。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后升级为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肩负起我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的使命担当。
10年前,奋楫扬帆,号角嘹亮。上海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重任交给漕河泾开发区。
春华秋实,再启新程。今日漕河泾,正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谋求新发展、挺进新阶段。
从上海西南的蜿蜒河道、阡陌农田,逐渐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地标,一路走来,漕河泾开发区率先探索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高科技产业为主要形态、改革开放为基本策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开发区的成功样本。
打造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
漕河泾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地跨上海徐汇、闵行两个行政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起步于微电子的漕河泾经过数次转型,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上海产业园区的一面旗帜。
2023年,漕河泾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6600亿元,本部区域每平方公里税收超过38亿元,常年位居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前列、上海中型园区首位。如今,走在漕河泾开发区内,腾讯、抖音、米哈游、商汤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logo随处可见,这里成为上海科技浓度最高的园区之一。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在致辞中表示,漕河泾开发区要扎实地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构建产业生态、服务重点企业等方面走在前列,打造上海全市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枢纽,为上海“五个中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凭借开放的发展姿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许多开发区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对地方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手段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开发区的发展新命题。
本次大会上,漕河泾开发区提出,将以率先打造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为目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打造全球顶尖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和世界一流科创产业园区。重点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聚焦科创策源能力提升、聚焦创新企业发展所需、聚焦集成服务商定位等4个方向。并发布《张江高新区漕河泾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未来发展路线图。
开启“科创漕河泾”新篇章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汇聚中外高科技企业14000多家,包括1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56家内资上市企业,拥有全市1/5的独角兽企业、超1/4的大模型备案企业以及60%的数字文创企业。园区每平方公里集聚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9家、小巨人企业6家,每万人发明专利达到498件,是我国创新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全国开发区不断涌现的当下,漕河泾开发区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强化创新优势、聚集创新资源,导入共建了临港实验室漕河泾转化中心、人工智能学院、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了以港科大、香港大学为代表的沪港创新生态圈,以及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中心、上海交大3A全球校友中心等科创平台,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大会上,锚定“科创漕河泾”,漕河泾开发区发布了“超级场景”、漕河泾开发区服务体系,并与上海外服集团、上海科创集团、昆明经开区等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此外,会上还成立“漕河泾开发区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恒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顾赛等20名专家受邀成为委员会首批成员,为开发区的下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根据会上发布的“科创漕河泾”发展愿景,至2027年,漕河泾开发区科技领军企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科创漕河泾”框架体系基本建成;至2030年,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全球知名高端产业集群;至2035年,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示范,对外开放水平形成样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部枢纽”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