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消息,明确表示设立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就在21日,上海市政府下发文件,提出42条措施落实金融“国十条”,并表示上海在自贸区建设上应争取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
业界期待自贸区细则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制度红利未来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他也猜测自贸区内税率、汇率等多重优惠是否会引发内地企业加速到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的趋势。
“假如对区内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低于香港的16.5%所得税税率,将形成直接竞争。未来是否突出产业为导向还需要等细则出台。”分析人士说道。今年上半年,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批。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草案。
商务部昨日官方称,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商务部表示。
42项举措落实“金融国十条”
就在21日,上海金融办称,上海市政府已在8月9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文件共42条具体工作措施,以落实“金融国十条”。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上海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提出具有上海特点的方案和操作办法,争取在上海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
具体包括:积极争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研究推进在沪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政策研究,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探索银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常规化路径。
在支持自贸区建设方面,上述文件提出,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
探索设立民营银行
对于备受关注民营银行问题,《实施方案》明确要积极配合开展民营资金进入金融业的政策研究,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昨日有报道引述上海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称,上海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包括原来做小贷的也想转制为社区银行。报道称,据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银监局针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的辅导已经开始,比如申请民营银行要做哪些事情等。银监局称,有资金实力的想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不在少数,但对银行本身的经营规律了解并不够透彻。
一直以来,监管层对于民资控股的民营银行进行严格的牌照控制,态度谨慎。今年6月份,国务院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立即得到民营资本的积极回应。8月初,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温州民间资本正在积极冲刺第一家民营银行。8月22日,苏宁云商更是明确表示,公司正向有关部门申请成立“苏宁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