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金融业三大类42条 倾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2013
08/27
16:31

为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今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8月13日,上海“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提出42条工作举措,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上海金融大力支持上海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

上海“实施方案”:三大类42条

此次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简称“金融国十条”,涉及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上海市金融办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海从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和资源出发,将贯彻“金融国十条”具体工作细分为对接类、政策完善类、改革创新类三大类共42条,形成了具体化、定量化、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并且明确了每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参加部门,让政策落到实处。

对接类,即目前不存在政策障碍,要梳理具体需求、加大对接力度的工作。产业管理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要建立常态的工作对接机制,定期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资金供需变动趋向,突出重点项目、领域与行业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带动作用,聚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可获得性,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对接。

政策完善类,即对已出台的地方政策,根据《指导意见》部署继续完善的工作。政策制定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结合当前新形势、新要求,总结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政策,加大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及政策之间相互协同的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改革创新类,即对《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改革创新内容,在国家有关部委尚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或明确操作路径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先行先试的工作。

事实是,关注实体经济,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早在3年前的2010年8月,上海就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促进本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当时的背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任务和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加强金融服务促进本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巧合的是,上海3年前的《若干意见》和如今的“实施方案”,均提出了42条具体工作措施。两部“42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旨一脉相承,而新“42条”措施几乎每一条都涉及直接操作。

比如,在与国家和地方政策对接类重点工作中,上海就提出要“推进保障房中期票据的发行”,“研究推进保险(放心保)资金参与本市旧区改造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科技金融统计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探索对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争取发起设立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等。

又如,在政策完善类的重点工作中,上海提出“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可适当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补偿政策”,“推进本市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险覆盖面,继续发展中信保上海分公司主渠道作用,推动人保产险上海分公司开办短期险业务”等。

而在改革创新类的重点工作中,上海强调先行先试,提出诸多具体工作措施,包括“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探索发行优先股”,“积极争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推进在沪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探索在上海设立境内外并购投资资金”,“做好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适时推出国债期货”等。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此次上海“42条”明确每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参加部门。牵头部门总体负责工作推进,包括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分工,建立与参加部门共同推进工作的机制,协调及解决工作推进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参加部门负责把本部门的工作落实好,并积极配合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为了使方案落实取得成效,上海建立督察机制,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对“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负责对“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与后评估。

上海金融监管部门大力落实各项举措

近年来,上海金融业及相关高层部门大力支持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去年5月,上海市经信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市商务委等四部门联合召开上海金融支持实体产业经济发展会议,明确上海12家银行连续三年为本市实体产业滚动提供总额6600亿元融资支持。

在那次大会上,首次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产业经济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产业、精品钢材产业、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医药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和旅游商贸产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等。12家主要银行连续三年滚动提供的6600亿元融资支持,将助推十大产业占全市GDP增加值比重逐年上升,在2015年末达到50%以上。

为切实落实金融支持实体产业经济发展,人行上海总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信贷投向指引(2012年版)》、《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办法》等文件,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为进一步提高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的对接效果,人行上海总部在《上海市信贷投向指引(2012年版)》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八大信贷导向”,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信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大力拓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循环低碳、环境保护发展;三是改进和完善“小微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四是发展稳健有序的“开发性信贷”,支持区域开发和功能升级;五是积极推进“民生信贷”,支持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六是着力发展“三农信贷”,提高信贷支农力度;七是进一步丰富“消费信贷”,支持内需驱动型增长;八是支持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银监局则积极引导上海银行业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银行业发展“双转型”。

在加强服务对接方面,上海银行业按照市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行业名单,保障融资需求,加大对保障房建设和旧区改造建设的资金支持。同时,支持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调整,严禁对环境和安全有重大风险的企业和违规建设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上海银监局持续做好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继续做好差异化小微专营支行批量准入,向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和大型社区延伸服务网点。目前,上海已基本实现小微企业在方圆2公里范围内可找到一家银行网点办理业务。

上海银行业还积极完善消费金融服务,满足居民各类消费信贷需求,同时探索社区银行服务及新型网点模式,扩大社区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支持在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鼓励大力发展符合消费定位的贷款业务。

通过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现代保险功能的发挥,上海保险业一直大力支持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保障“走出去”战略方面,上海保险业“四个重点”支持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即,重点支持机电、高新技术、汽车、船舶、轻工、纺织、医药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八大重点行业出口,重点支持向新兴市场的出口,落实“保订单”承保政策,重点支持小微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创新推广“小微企业信保易”等产品,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关键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日前,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对沪上一家外贸企业提供3000万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险公司通过对出口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和补偿保障,避免出口企业因国外买方商业信用风险或进口国政治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让更多出口企业获得了扩大贸易的机会。这也成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放开后上海“第一单”。

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增长19.8%,赔付支出7600万元,支持企业出口131亿美元,服务企业1857家。

在沪金融机构不遗余力服务小微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无疑是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意。上海各金融机构不遗余力服务小微,取得积极成效。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多年来,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着力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在小微金融领域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截至2013年6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41.85亿元(报银监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4.8亿元,增幅44%。此外,该行中小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超50亿元,贷款户数超过470户。

上海农商银行则完成了60家小微企业专营网点、65支专营团队建设,逐步扩大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网点覆盖面。该行还对有条件的专营团队,在主攻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时,可将贷款范围扩展到500万元到100万元。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全面向小微企业倾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该行针对特色小微企业开发了多项产品,如“科灵通”、“创业一站通”、“优贷通”等,尤其在担保方式上有所创新,除了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也引进了应收账款、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方式,对于技术上有优势且已有一定经营规模进入成熟期的企业给予信用方式的授信。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3年6月末,在沪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533亿元,占全辖贷款余额的19.84%,较上年同期增幅10.53%,其中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41.10%。

与此同时,上海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7个和32.3个百分点,且授信户数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实现了“四个不低于”和扩大授信覆盖面的目标。

从2009年起,太平洋保险集团积极研究探索科技型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发展模式,并先后与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和交通银行合作,率先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试点。该方案通过保险公司、风险补偿基金、银行三方共担风险,解决了传统信贷模式下科技企业因为没有充足抵质押物,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难题,有效改善了科技产业融资环境。而通过财政支持给予投保企业50%的保费补贴,还有效控制了企业融资成本。该业务自开办以来,已为156家企业提供了4.7亿元贷款的信用保障。由于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与合作,加强了贷前、贷后的风险管理,目前尚未发生贷款违约赔付。预计第三批的试点额度将扩大到10亿元,并会有更多银行参与合作。

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保险业针对各类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不断优化小微企业保险服务,具体如,向小微企业集中区域延伸服务网点,不断提高保险渗透率。人保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2013年上半年服务企业2589家,保费收入2528元,同比增长25%,风险保障金额达182亿元。支持小微出口企业,降低投保门槛和简化服务流程。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2013年上半年服务小微企业965家,保费收入达7004.8万元,同比增长32%,风险保障金额达50.5亿元。为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业务匹配相关财产保险,形成综合性金融服务。华泰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针对小型商铺推出诺亚方舟保险产品,2013年上半年服务企业1679家,保费收入为121.20万元,同比增长12%,风险保障金额22.20亿元。此外,平安财产保险等多家公司近期启动了小微企业事业部。

上海保险业还多角度探索小额信贷保险:首先,服务农民合作社。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自2008年起累计贷款1946笔,累计贷款10.86亿元,拓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渠道,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缓解了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难问题。其次,服务个人消费信贷,平安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自2007年起设立信用保险部,累计贷款74257笔,风险保障金额28.44亿元。据记者了解,人保财产保险等公司也即将启动该类业务,有利于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此外,服务中小型企业融资,人保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已于2012年下半年启动了针对中小型企业客户的贷款保障保险,至今累计贷款金额2100万元。

上海金融业坚持创新先行先试

上海金融42条“改革创新类”重点工作特别提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与国家部委沟通,并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具有上海特点的方案和操作办法,争取在上海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

而就在8月22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消息,明确表示设立自贸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上海金融42条“实施方案”为此提出,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同时,积极争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研究推进在沪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开展政策研究,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探索银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常规化路径。

上海金融业的创新先试包括方方面面。“金融国十条”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此,上海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上海将按照积极引导、把握节奏的原则辅导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他同时透露,上海会争取在年内申请设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据记者了解,上海银监局针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的辅导已经开始,目前上海民营企业积极性很高,同时也有不少小贷公司希望能转制成为村镇银行,但总体还处于“谈恋爱找对象”阶段。一旦发起人和股东确定,提交法律规定的文件和资料,即可进行正式申请。“发起人协议、可行性报告、章程,这三样是最基本的,我们发现有资金实力,想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不在少数,但还需要对银行本身的经营规律多加了解。”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创新先试方面,上海还将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开展试点的商业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此前,上海已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起草过相关方案,后由于种种因素并未真正推出,此次“实施方案”落地后,将给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济主体的发展带来融资便利。

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上海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对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贷款容忍度。

2011年9月,上海安排了“三个10亿元”

的“真金白银”及相关配套措施,形成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保(保险、担保)—贷(银行、小贷公司)—引(政府引导)联动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体系,探索以市场机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等问题。

上海市金融办负责人透露,包括扩大政府的风险分担比例已被考虑纳入即将推出的新版支持方案,新的财政补贴措施将在年内出台。

据悉,上海自2011年起推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在目前的机制之下,通过风险补偿基金,银行对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的不良容忍率被放大至5%,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率为4%,3%以上的银行净损失由财政风险补偿金进行补偿。

上海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尽快把贯彻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文件变为行动,把政策变为实效,并发挥其最大作用,有利于维护上海经济平稳运行格局,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推动上海金融业进一步发展。上海金融业将真抓务实,勇于创新,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