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浦东:改革开放热土孕育群文“群星”
2013
09/27
17:58

浦东,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素来因经济发展迅速被海内外熟知。如今,这块热土上孕育的群文节目开始崭露头角,改革开放的热土正在为群文创作提供全新的养分。

本土走出的群星奖得主

赵金芳,今年53岁,土生土长的浦东人,是祝桥镇文化服务中心群文工作者。这个看起来温婉秀气的上海阿姨,一站上舞台、敲响手中的三敲板,气势顿时震慑全场:一口“呱啦松脆”的上海说唱。

祝桥是沪剧之乡。赵金芳自小听着广播里播放的沪剧唱段长大,自学了不少沪剧段子,唱腔称得上甜美。18岁那年高中毕业,年轻的赵金芳进了祝桥一家砖窑厂工作,像男人一样干起了拉车搬砖的苦活。虽然工作和文艺八竿子打不着,可赵金芳没有断了自己爱文艺的念想,上班休息的时间成了她的表演时间,工友们就是观众。一年后,乡文化站招工,赵金芳毫不犹豫地报名,顺利成了专业演员。这一下,沪剧成了她上班下班真正的“主旋律”。此后,赵金芳一拿到剧本,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背台词,很快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沪语。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说唱”风靡一时,赵金芳也开始转行说唱表演。和沪剧相比,上海说唱对表演者的要求更高,不仅要会唱能演,还要能说,而且还得说的特别溜。为快速入门,赵金芳拜上海群文馆的徐维新为师,专门练习咬字、数板。学习期间,赵金芳有幸得到表演艺术家黄永生的师傅袁一灵的指点,最终练成了一张比刀子还快的嘴皮子。

上海说唱《三不起》是赵金芳的成名之作,这是部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婚俗观的作品,“房子造不起、娘子讨不起、送礼送不起”,作品贴近生活,又琅琅上口,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当地电台反复播出的主打节目,各类奖项也随之而来。

2007年,赵金芳开始向全国群星奖发起冲刺,参赛作品是上海说唱《桥》。在赴京参加群星奖的角逐中,赵金芳不负众望,捧回了群星奖奖杯。2010年,赵金芳携上海说唱《登高》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评比。《登高》讲述了一群上海妇女攀登东方明珠塔,眺望浦东大地,感叹浦东开放的辉煌成就的故事。演出中,赵金芳以一段令人叫绝的绕口令,配合惟妙惟肖的登高动作征服评委,再度摘取群众文化最高奖项——群星奖。

两连冠后,赵金芳没有松懈,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和祝桥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倾力打造下,讲述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合作社里花与瓜》诞生,如今的她,目标直指蝉联群星奖。

6部作品登上“群星”舞台

历年来,浦东在群星奖上收获颇丰,42个获奖作品位列上海各区县首位。今年,浦东的群文创作又迎来一个丰收季——6部浦东原创的群文作品登上了第十六届群星奖的比赛舞台,分别是女声小组唱《桃花女》,上海说唱《合作社里花与瓜》,故事《镜头外的故事》,宣卷《都市里的女村官》,小品《牵手》、《无弦的小提琴》。

作为文化部设立的全国群文最高奖项,群星奖舞台类节目每三年评选一次。浦东入选的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代表了近年来浦东群文创作、表演的最高水平。浦东的此次“大丰收”含金量十足,不但数量上在上海各区县拔得头筹,且实现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门类全覆盖,可谓“全能”。

如此多的节目参与群星奖的角逐,浦东新区文化部门其实心中有底,因为选送的每个节目都历经多轮打磨。早在2011年初,新区艺术指导中心就在全区性的群文创作汇演前制定了初步方案,先是举办创作培训班,确定创作主题、写作要求和剧本截稿时间,优选后的作品进入提高班,专家和作者一对一打磨剧本后进入排练阶段。在参加全区汇演的70多个作品中选出了16个具有浦东特色的优秀原创作品参加每年一度的新人新作赛,而赛前的这段时间则对节目进行继续优化。前前后后,光是“新人新作”选送作品,专家研讨会就开了4场。

精雕细刻自然出精品。女声小组唱《桃花女》用歌声弘扬浦东“桃文化”,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先是在2012“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荣获上海市第二名的好成绩,然后顺利地被确定为角逐全国群文奖项——群星奖的入选作品。根据浦东非遗项目“卖盐茶”为题材编创的舞蹈《卖盐茶》,将这一非遗项目呈现在现代的舞台上,为非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做了积极贡献。

同样是非遗,宣卷《都市里的女村官》的切入点更为现代。这个节目以大学生村官为题材,讲述了大学生红梅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故事。在节目编排上,主创人员紧扣时代主题,注入全新元素,丰富舞台表演,以宣传推广宣卷艺术为己任,充分展现“小上海”独有的文化魅力。一亮相,《都市里的女村官》便获得“大地芳菲”2012年浦东新区群文创作节目汇演曲艺类一等奖的桂冠,顺利入围第十六届群星奖复赛。

作为浦东群文的原创精品,小品《牵手》原名《给力》,主创班底都来自浦南文化馆。该小品巧妙运用高中男生调皮捣蛋的个性特征,转变成真挚情感,形成一连串的喜剧包袱和紧张悬念。最终,温情弥合了父母之间破裂的情感,表现了高中生蕾蕾的智慧和真诚,展现了民众追求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自创作完成后,小品《牵手》就广受各方赞誉,在各类演出中屡获嘉奖。小品演职人员还受邀走进央视演播厅,参与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笑星大联盟》节目的录播拍摄,这也是浦东群文第一次走上央视舞台。从央视回来后,创作团队对小品进行了多次修改,突出主线,并最终定名为《牵手》。

在对作品进行打磨的过程中,有专家感慨,浦东近年来的群文创作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作品接地气、有说服力,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点。

创作团队日趋成熟

这么多接地气的原创节目从何而来?全部是通过每年一度的浦东新区创作节目汇演这一平台脱颖而出的。

秉承精品意识,新区把出人才、出成果摆到推进浦东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位置。通过每年一度的新区创作节目汇演,不断推出群文新作,并及时邀请上海市专家研讨提高,为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储备了充足的“节目源”。如今,创作节目汇演已成为浦东“十佳文化活动品牌”之一。同时,各街镇重视原创,不断推出群文新作参加比赛,并通过每年的主题演出、社区巡演等活动进行加工打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让当地百姓共享群文舞台的最新成果。

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创作。文艺创作的团队决定了文艺作品的水平,在浦东就有一批出色的创作者。尤其是近两年,为更好地展现浦东文化和提升文艺创作水平,浦东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浦东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作团队呈现“老、中、青”齐上阵的态势,其中全区多名高级职称的“行家”宝刀不老,他们在浦东生活、工作数十年,最了解浦东,也能创作出最具有浦东味道的艺术大餐。而区级文化部门的近百名业务工作者则纷纷将所创作的优秀作品直接植入街镇文化创作中,指导并带动街镇群文创作取得新进步、获得荣誉。特别是生活在浦东这块热土上的、来自各行业的文化团队和精英,更是主动对接群星奖的竞赛门类,为浦东提供了大量的文艺创作素材和精品节目,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格局。

浦东新区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优秀的群文作品层出不穷,离不开浦东这片热土的滋养。在浦东这样一个开放化、国际化的区域,不同生活背景、学历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工作、生活、沟通、交融,碰撞出的火花也给文艺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感,相信优秀的作品一定会继续涌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