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如何应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岛内财经界的热门话题。今年“双十庆典”时,马英九也特别提到上海“自贸区”这个对手,明确表态要加快台湾“自经区”的开放步伐。
在李克强总理的强力推动下,上海“自贸区”建设已风风火火地展开了;反观台湾,受蓝绿政争影响,有关“自经区”进一步开放的法案仍躺在“立法院”。有台湾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若无法加快自由化步伐,就只能等着被边缘化!
起步晚发展快 “自贸区”更开放
马英九2008年上台之初,就提出了“自经区”概念雏形,去年3月,台当局最终确定“自经区”规划方案,并于今年7月底正式启动。相比,上海“自贸区”的概念今年元旦才正式提出,但进展神速,国务院于8月份批准设立,并在9月底挂牌。
“自经区”和“自贸区”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有什么细微差别?厦大台研院经济所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王勇,对台湾“自经区”和上海“自贸区”均有深入的研究,他告诉导报记者,这两个“区”均属于“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相关区域虽在境内,但享受“关外”的若干优惠政策,可大大减轻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不过,王勇也坦言,上海“自贸区”较台湾“自经区”的开放度更高,相比前者开放了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一大批行业,后者仅选择了智慧运筹、国际医疗、农业加值与产业合作等四项无关痛痒的产业作为试点。
此外,王勇认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通过更彻底的开放,实现贸易及投资自由化、金融创新及政府职能改革。而台湾“自经区”进行自由经济试验,核心举措仍是租税减免,层次比较低。
避免被边缘化 台湾应加强与上海合作
台湾“自经区”开放的产业,上海“自贸区”几乎都开放。王勇认为,近期内,两者必然存在竞争关系。台湾《经济日报》列举了一些可能竞争的情况:如上海“自贸区”由于进出口免税,会吸引更多厂商去进行浅层加工再出口,而这些原本可能会到台湾“自经区”的;上海“自贸区”利率自由化,会吸引更多资金过去,而这些资金原来也可能会流到台湾的。
面对上海“自贸区”的飞速发展,王勇认为,台湾“自经区”一方面应尽快大幅松绑金融服务业,另一方面,应重新定位“自由经济示范区”为“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并通过政策协调和上海“自贸区”进行功能性合作,创新合作模式,进而提升台湾的经济竞争力。台湾《经济日报》认为,两“区”可在关务、产业链方面展开合作,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不过,对于这种“特区对特区”的合作模式,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王建民认为,受岛内蓝绿政治博弈等因素影响,这一设想恐很难实现。台湾淡江大学教授潘锡堂则认为,当前情势,台湾仍大有可为,若等上海自由化发展成形,则台湾就只能等着被边缘化。马“政府”应加快开放步伐,否则良机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