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定位是机电一体化平台,公司重点要发展机器人业务。“上海国企改革+上海机器人产业基地”两重曙光叠加下,作为先进制造业代表,具备国际竞争力,有望首批分享此次国企改革红利,看好公司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之棋。
上海机电机器人全产业链之路有望加速。此外,上海自贸试验区对上海机电间接关系很大(进出口、融资成本、融资租赁三方面刺激),不可小看。
我们预测上海机电2013年、2014年和2015年EPS分别为1.05元、1.59元和1.96元,给予2014年18倍PE,上调目标价至29元,维持“买入”评级。
母公司资产待注入
机器人是上海机电重点要发展的,也是集团重点要发展的,机器人在集团里面很浪费,集团体量太大,且主要是核电、风电等。集团同意机电去做机器人,就表明了集团的态度。
2012年4月上海机电增资入股纳博传动,增资完成后,公司占51%股权,日本纳博占49%股权,中方控股。
纳博传动原系日本纳博在上海设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定位是减速机和主机厂配套,在中国有自己的客户,做售后服务,负责中国区日本纳博减速机销售。产品主要供应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及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行业制造商等。2012年营业收入0.38亿元,净利润0.09亿元。
日本纳博1985年至今减速机累计全球销售400万台,2012年销售额30亿元,营业利润6亿元。全球市占率稳居60%,持续世界第一,营业利润率10%多。
此次,集团让上海机电发展减速机,表明集团愿意把机器人产业板块放到上海机电来做。后面板块整合是铁定的事情。
公司最早技术的肯定来自于日本,不会只是简单的机加工。不会完全依赖,要配备中方技术人员,完全依赖不可持续。公司刚成立会派出技术人员到日本学习,日本也会有人员派到中国长期指导对接工作。公司不会放控股权给日本。高端技术公司还是要靠日本指导,对大家都有利。
上海市政府很看重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打造。上海市政府有优势,四大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基本在上海及周边设厂,有基础。上海市周围还有很多的汽车厂商、高端制造业等。土壤很合适。
上海机电母公司上海电气早年与日本发那科50%对50%合资成立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过15年发展目前这家公司在国内销售收入已达20亿元,净利润超过1亿元,年售工业机器人4000台。
发那科注入的节奏,机电定不了,还是集团做主,资产注入都是集团做主。从产业角度,应该是要将发那科和纳博规划在一起的。上中下游规划在一起是必然的。
发那科注入理论上没有什么障碍。上市公司健康发展,轻装上阵,对集团也有好处。
与自贸试验区
间接关系很大
上海自贸试验区与机电没有直接关系,但间接关系很大,不可小看。自贸试验区在上海的试点影响巨大、深远。一般涉及企业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进出口。对上海机电的进出口影响巨大,每年机电下面控股/参股子公司进出口有几十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上海三菱每年就有十亿多元的进出口金额,液压每年进出口也有十几亿元人民币。开利、马拉松电机厂都有进出口。
自贸试验区对上海机电的进出口将方便很多。以前国家外汇管理体制对外贸企业经营很麻烦,外汇进出、结售汇、融资都很不方便。
美国高斯收购后,有很多境外企业。资金进出非常麻烦,尤其资本性项目更麻烦,批准时间延长。贸易性项目审查很严格,资本性项目更严格。有了自贸试验区,资金可以直接进出。
公司在外高桥几年前本身就有几亩地,现在出租给别人。
二、融资成本很低。之前没有自贸试验区,机电也在境外融资。有自贸试验区后,融资将更加便利。境内融资成本6%多,境外融资成本2%左右,且很方便。可能一个很小的自贸试验区,贸易量将会超过整个上海。
公司收购境外企业要外汇。但花旗、渣打等外资行拿不出2亿美元,很多外资行在中国设立分行,额度是有限的。几千万美元可以,但上亿美元的都拿不出,被国家限制。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两家才拿得出这个钱。
三、融资租赁。对集团和机电都有很大好处,集团有融资租赁公司,公司下面子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每年收入有几亿元。融资租赁有无自贸试验区差别很大。如,融资租赁,以前成本是6%+,融资租赁公司要赚6%,那租赁给买家的成本是12%~15%。自贸试验区内的成本2%多,同样赚6%,那租赁给买家的成本就8%多。只要把公司注册到外高桥就行。银行拿出的成本是6%多。集团已在外高桥做了一单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可以出区。(公司注册在外高桥,工厂不用在外高桥),资金可以跨出区。
自贸试验区对注册的公司类型有限制的,还需要法人代表。国家融资租赁业务会大发展。注册公司在里面,但实体企业可以在外,可以撬动全球资金。
机电在自贸试验区的动作,现在还没定。但企业肯定都会动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以点带面,不可小觑。人才、资金流都会畅通,外汇引进、人才派驻等,会逐步实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