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杨浦百年史话:百年工业,杨浦印记
2021
03/16
16:25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各位粉丝,上午好!上期我们了解到杨浦是上海近代工业发源地。

本期,杨杨和安安继续为大家带来杨树浦百年工业的故事,感谢杨浦区图书馆提供了优质的图文和音频,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精彩的故事吧~

↓音频来自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杨树浦路上最弹眼落睛的建筑,是杨树浦路830号内的哥特式建筑——杨树浦水厂。水厂由英商休斯顿公司设计,整片建筑呈铁锈红,大门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与主楼垂直相连的双层城堡式层楼,顶部分别竖有旗杆,其他建筑的墙顶均为雉堞缺口,犹如城墙。

风格独特的城堡式水厂老大门

现今杨树浦水厂

百年杨浦工业


1880年,英国商人麦克·利沃特吸取了格罗姆办厂失败的教训,成立“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自来水公司在原来厂址上拓展地皮,投入巨资建造厂房,安装最新式机器,铺设输水管线。整个工程建设费时两年,耗资12万英镑,1883年6月,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公司全部竣工。落成放水那天,北洋大臣李鸿章应邀到杨树浦水厂参加放水典礼。近代中国城市的供水史,就是在杨树浦水厂哗哗的流水声中翻开了第一页。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的第一份自来水水质化验报告

▲自来水公司的大水塔效果图

↓音频来自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老上海最大的鱼市场坐落在杨浦复兴岛,是新泰昌营造厂在1935年承建的一座七层楼房。1933年,国民政府实业部为“谋调节产销,平准市价,发展渔业,统制渔业经济”,计划在上海建设全国第一的鱼市场,次年获得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复同意。在偌长的黄浦江沿线,要选定一个鱼市场似非难事,实则不然,首先地理位置要好,渔轮进得来,出得去,其次地价要便宜,便于购置大片土地。选来选去,最后选定距吴淞口较近的复兴岛。

▲20世纪20-30年代复兴岛上海鱼市场船型办公楼全景

▲鱼市场-东方渔人码头

百年杨浦工业


上海鱼市场于1935年冬竣工。除建造象征渔业的七层船型建筑办公楼外,还在办公楼之东建造了浮动码头三座,可同时停靠渔轮28艘。在大楼之西建造了二层楼的经纪人办事处52间,北接冷藏库,另外还设有1500平方米的拍卖场。上海鱼市场成为全国设施最完善、交易量最大的鱼市场,共有大小渔行60家。主楼门厅处地面有双鱼及波浪的水磨石拼花图案,楼梯扶手呈流线型,层顶有“上海鱼市场”五个大字霓虹灯,一到晚上便闪烁发光,成为黑夜里引导渔船从吴淞口进入鱼市场卸鱼的航标。

公私合营后的国营上海鱼市场正门

江边码头渔船

↓音频来自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1902年4月,有一位名叫马易尔的丹麦青年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千里迢迢只身来沪,一践淘金之梦。当时的上海是西方冒险家纷至沓来的地方,但英国人占据半壁江山,丹麦人仅有二三百人,大部分在出名的大北电报公司工作。马易尔到上海后,先在丹麦宝隆洋行谋得一个差使,不久因与上司发生矛盾,在同事安德生和裴德生合伙下,设立“安德生—马易尔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为了适合当时的习惯,尤其为与中国人打交道方便起见,他们为公司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慎昌洋行。

慎昌洋行圆明园路总部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原慎昌工厂厂房)

打卡工业遗迹


慎昌洋行后来成为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分公司,但它的根始终在上海,业务全盛时外籍职员有100多人,华籍职员有1000多人。公司进出口项目众多,小到瓷砖,大到火车、机车,并承办包揽建筑、水电及工业设备安装等,从1931年至1938年,工厂就参加了上海和外地许多重要工程建造。多元化的经营手段和精干的管理人员,使慎昌洋行的发展速度不同寻常。

慎昌洋行厂房醒目的公司标志

慎昌洋行产品广告


信息来源/音频来源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原标题:《杨浦百年史话(第三期):百年工业 杨浦印记》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