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郑杨任上海金融办主任 自贸金改蹚进深水区
2013
12/02
11:01

夏心愉

“郑杨主任最快这两周就要‘进入’上海金融办了,现在办公室已经忙活起来,张罗准备了。”一名接近相关部门的人士日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郑杨即将正式完成身份切换: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排名第三的副主任,转任上海金融办主任;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执行者、监管者,转身为地方金融改革的推动者。而其此前已获任上海市金融工委(与上海金融办“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党委副书记。

“他(郑杨)从少年就得志,是比较少有的开始工作前就科班博士毕业,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还参与了《澳门基本法》的起草。”一名曾在多年工作中接触过郑杨的人士用“谦和”、“专业”、“锐意进取”来形容郑杨其人。

从行政级别来看,央行上海总部是副部级单位,作为副主任的郑杨转任上海金融办主任,属于厅局级平调。

为什么是郑杨?

上海金融办主任一职已悬空半年,虚席以待一名能在自贸区各项工作落地时继续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掌门人。而金融办自身是一个重要的中枢部门。

“有三个理由,让郑杨相比其他可能人选更适合掌舵金融办。”一名上海金融管理部门人士如是猜测。

第一,是郑杨本身的商务部门、外汇管理和央行工作背景。“在这三个前沿地方都工作过,会让他更具有专业视野和平衡能力,而这些背景正是上海金融走在改革前沿所需。”

第二,是从上海金融办本身出发,半年前,上海金融办原主任方星海低调履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任经济一组巡视员。“在自贸区要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要关头,由具有改革魄力的人物执掌金融中枢部门尤为重要。”上述上海金融管理部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定调了市场的决定性地位,其必将加速推动中国金融走向真正的市场化,在此格局下,基于上海作为中国金融重镇的考量,进一步发挥上海地方金融改革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也正是基于此,上述上海金融管理部门人士认为,第三个重要理由是,郑杨的业务和风格受到了上海市主要领导的认可。有分析认为,郑杨在外汇管理方面和推进人民币“走出去”方面的经验,使他受到多方的期许。

对于郑杨向“地方角色”转型,一位在京金融业资深人士还给本报记者作出一番关于郑杨“纵横皆通”的分析。

纵里来说,在地方金融中枢,“一把手不仅仅要‘想做’,还要‘懂做’:看得清从什么路径去做。”郑杨熟悉央行、外管等多个显口机构的架构和运作,因此“纵里是通的”。

横里来说,作为上海市政府的职能部门,上海市金融办要有协调服务各方、形成合力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能力。而郑杨自2004年开始就到上海工作,其央行上海总部和外管局上海市分局近十年的履职生涯,无疑积累了丰富的地方人脉,并洞悉上海金融运行。

“蹚进”自贸金改深水区

盘点上海接下来的金融大事,自贸区必是头等要务。而金融改革重点,实为“三位一体”: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改革、汇率改革。外汇管理新机制探索也囊括其中。

资料显示,1966年出生的郑杨在攻取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后,1993年至1998年任职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商务部前身)法规司;1998年起任职于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2000年起任外管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时任外管局局长是郭树清;2004年赴央行上海分行挂职,任上海分行副行长、外管局上海分局副局长;2005年履新央行上海总部。而履新前,他曾任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工作组组长。

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校友会”页面,资料还显示,郑杨是民商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仲裁员、兼职教授。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外汇部主任;十多年来,先后在国家主要报刊上共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编著论著十余部,共计二百余万字,曾先后赴日本、美国等地研修并作访问学者。

作为少壮派领军人物之一,郑杨还是上海金融青联主席。

综观郑杨的金融背景和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突破点,存在多处契合。事实上,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试验性突破,还是“双率”的试验性打开,央行都是重要政策的掌握者。而在央行上海总部任副主任期间,“他应该参与了自贸区相关金融政策初稿的起草或者论证。”上述金融管理部门人士说。

此外,一名外管体系内人士称,外管局上海分局在2011年进行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专项课题研究,郑杨正是课题组组长。其中在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部分,课题组提出上海要积极开展资本项下的各项改革和先行先试,通过发展跨国金融业务和实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搭建一个容量大、流动性高的人民币市场,满足境外主体的人民币投融资需求。

课题组还提出了具体做法,比如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标价产品跨境交易的中心、中外资金融机构处理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

2012年,国家外管局启动类似离岸业务的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试点,上海和北京并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而上海试点正是由郑杨主抓。

上述外管专业背景和新机制探索经验,为郑杨履新金融办奠定了比较牢固的专业基石。

然而,自贸区金改深水区对任何人而言,都可谓千钧重担。上述上海金融管理部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一来,上海自贸区建设要求形成对全国而言“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这与上海的金融地方特性之间其实有着诸多需要协调之处;二来,随着全国多地申办第二批自贸区意愿强烈,“原本预期上海自贸区形成经验的3年时间窗口很可能会缩短,而央行关于自贸区的细则还没有正式下发,这意味着接下去的工作会紧凑且具有挑战。”

机遇与挑战,同时在等待郑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