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上海自贸区建设风生水起 浦东发展全面开花
2014
01/20
14:04

上海1月19日电 (郑莹莹 郁玫)伴随着自贸试验区“落地生根”,在上海浦东,一些变化悄然发生。

浦东老开发区金桥本近日宣布成立新兴金融创业园,老牌制造业集中地“转行”做新兴金融,不禁引人深思。

金桥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处长唐雯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新兴金融业的支持,一方面是区内企业的转型需求,另外是因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发生的市场变化。

在上海浦东,悄然转型的区域不仅是金桥。新任上海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日前在媒体见面会上称,相较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创业,浦东在如今的二次创业时期,各大区域要在产业能级等方面“二次提升”。比如,致力看齐曼哈顿的陆家嘴(16.06, 0.06, 0.37%)金融城,如何优化交通,延伸发展至黄浦江东岸;又如沪上“硅谷”张江地区如何从开发区转变为魅力科技城。这些都是浦东此番发展待解的命题,或多或少可借自贸“东风”而顺势开解。

事实上,所谓的开发区寻“转型出路”、“发展后劲”,远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前。

以金桥为例,唐雯介绍,其最早赖以生存的就是制造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制造业一度在金桥招商引资中占比九成,但随着商务成本渐涨、制造业比较优势下降等因素,制造业在走“下坡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先进制造业占金桥招商引资比重仅为三成。

金桥这类“老牌”开发区也开始启动“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金融产业”三轮并驾的发展模式。

而企业方面,比如在金桥的复星集团税务总监毛一平也认为,开发区往金融转型与企业发展所需吻合。

当然,同样瞄准金融,区域之间分工不同,比如浦东提出打造一条“金融产业走廊”,自贸试验区聚焦离岸金融、传统“金融城”陆家嘴发展高端金融、金桥则看中新兴金融。

且伴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红利,在划定的28.78平方公里范围外,浦东一些地区的发展也十分显著,比如上海最后一个重点推进的新城——临港新城。

临港新城乃10多年前为配套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前茅的洋山深水港而建。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说,临港的建设,走到今天,不少条件发生了变化,“比如自贸区的出现,这在10年前是没有的”。

因此,新环境下,临港发展面临新局。特别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已研究决定,计划在今年3月份将办公总部迁入临港地区。

孙继伟表示,自贸区管委会整体搬迁到临港以后,临港的城市功能布局将有所调整,不再仅是聚焦制造业、港口等进行城区布局,而是围绕伴随自贸区发展,可能会出现的金融服务业、新兴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对外贸易展示交易等方面,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提升。(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