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新闻
地方纠结自贸区:如何做到区域平衡?
2014
02/15
13:51

本报记者 王海平 南京报道

自上海之后,地方一阵热申报自贸区,但能否打动中央部委决策层,现在看来仅仅依靠经济单方面的动能并不能形成充要条件。

“我们在第一时间就把研究报告上报给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很快就做了批示,但后来就没有听到实质性的进展”,江苏省一位参与起草自贸区研究的学者说,颇有遗憾,虽不是搁置,但变得复杂起来。

截至目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申报自贸区时较为纠结,到底选择哪些下属地区申报,其原因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对各自复杂不一的省内情势,实在难以一碗水端平。

以江苏而言,目前堆积到省级决策层面前的方案已数易其稿,且各有道理。而省内方案,一度从大区域到省辖市,再到以不同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基础的小范围区域试点,接着又将开发区、工业园、海峡两岸合作示范区等纳入,而最后又绕回到了省辖市层面。

在省辖市层面经过了数月的不断“跑步”后,江苏的自贸区方案却形成了一个让外界瞠目的阶段性成果:省内经济最发达、外向度最高的苏州与位于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连云港(601008,股吧)成为了争取自贸区试验的两个最前沿的城市—两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约有10倍的差距。

现实是,两者同时获批是不可能的,除非合在一起。

“现在看来,自贸区的申报表明,改革并不一定都要从财力厚实、条件更好的经济发达的地方开始和试点”,江苏省政府参与自贸区研究的一位副处长在2014年江苏“两会”期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

此外,随着对自贸区理解的深入,国家部委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现在人行、税务总局等部委的意见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连云港市委副秘书长桂赢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是苏州,还是连云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江苏在2013年9月就完成了有关自贸区的方案,上报后又根据省级领导的批示精神进行了修改。

不得不说这一修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起初江苏的思路是“搞大”,将国家战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涉及的苏南5市全部纳入,同时,加上长三角区域的北翼城市连云港-多个国家战略同时覆盖。不过,麻烦随之而来,当江苏调研组外出取经的时候,却被广东方面告知“我们也不知怎么办”。

因此江苏将申报的试点范围进行了调整和压缩,以与上海联系最紧密的苏州为主,但又加入了与苏州接壤的无锡涉及机场的部分,其中苏州新区又经过了剔除再加入的尴尬。

此时,江苏方案之间的衔接显得非常突然,从苏州一下跨越到了连云港。随后,地方通过在商务部的渠道关系传递了方案的设想,得到了部委的一句答复:作为申报自贸区可行性的理由,不能仅从地方优势和本地经济发展来考虑。

由于连云港的方案未被省级调整,这一消息扩散后,连云港方面多次亲赴北京,向部委陈述。

一方面,连云港市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大开发的龙头城市,又于2011年获得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的建设试点,同时,谈判中的中日韩自贸区与我国重点合作地区是环黄渤海地区,在建立正式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之前,需要在一国内划定某一区域作为其试验区或先行区。

此外,连云港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节点,处在陆桥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结合部上,已经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连中西部省(区),东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隔海相望。

“在我国海岸线上离上海、天津都有适当的距离,而连云港就在两者中点,区位优势和辐射中西部的布局优势十分明显,符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战略平衡布局要求。”连云港市委一位副秘书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实际上,连云港的杀手锏来自大环境的支持,且“故事好说”。“孙悟空的故事的现实版写照,应该是连云港 在新时期新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新时代的西游记。”这是最高层考察时对这个城市的期盼。

但最为重要的是,在上合组织会议上,连云港被定义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海口,且有经贸往来合作上的备忘录。这是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见证下签署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方案显示,相对而言,连云港申报自贸区试验更为简单和纯粹,即以港口为核心,涉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和机场,且相互之间接壤。

“如果连云港获批,可能会赋予新的任务,更强调功能性,以此更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这对整个苏北来说也是个好消息。”江苏省苏北办一位官员表示。

不过,从省级层面和现实来考虑,苏州的优势或更加明显。一是国家战略与政策的优势,长三角一体化,2010年苏州获批成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及《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二是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昆山综保区、张家港保税港区、苏州高新(600736,股吧)区综保区和太仓港综保区等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综合实力最强,地理位置最佳,带动作用最强;三是成功的对外对台及合作,如苏州工业园是中外合作的典范,昆山更是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典范。

“有土地优势,环境更好,在吸引先进制造业上是上海无法做的。”上述苏州官员表示。

江苏自贸区方案主要执笔人之一、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张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苏州有一个较为头疼的事情,“怎样与上海实行差异化发展”。张认为,自由贸易的门一旦有本质上的突破,也就意味着地理距离不是问题了。

苏州的又一优势

在2014年江苏省“两会”期间,自贸区成为了苏州5市分组讨论会上的热点,而昆山因为与台湾密切的经济关系,或有助于苏州获批的可能性。

据了解,昆山是江苏省内最早进行自贸区研究的地方,作为开放型经济的成功典范,昆山更有可能获得自贸区试点条件。有研究人士认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是自贸区能否获批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苏州挂职的经济学博士孙远东认为,自2009年成功转型为综合保税区至今,昆山综保区一直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链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招商引资、扩大出口、引进技术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具备了率先向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条件。”

昆山市一位官员在调研花桥期间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对外经济的角度而言,昆山在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物流方面经验很多,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展览展示、研发、维修、检测等方面还在探索”。

按照昆山在自贸区方案中的设想,如果能够获批,将在没有直接出海口的前提下,进行期货保税交割、离岸贸易的资金结算以及“境内关外”、转口贸易等方面的积极尝试,“积累的一些经验更有利于推广”,特别是贸易自由、外汇自由和物流便利等。

事实上,昆山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在现实中超越其他地区,因此,“如果更好利用自贸区平台,进一步发挥昆台渠道,更有利于各自产业走向世界”,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张远鹏认为,台湾在多年贸易中积累的“前店后厂”模式值得大陆研究和借鉴,不过这要求大陆对企业的监管上提升监管水平。

目前,由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与之接壤的江苏地区正面临着被经济中心上海吸收经济资源大于辐射效应的局面,加之其他开发区的兴起,昆山外向型经济和转型升级的挑战性加强。由于上海自贸区承担的改革和探索项目很多,但如果地方能有单个领域的突破也将产生较大效应。

在昆山花桥两岸深化产业合作区,正与台湾方面进行探索,试图为通过种种渠道在台湾积累起来的总额约1551亿元人民币池子寻找产生更多效益的办法。

“借助自贸区试验的机遇,如果能够在此方面取得突破,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大为有利。”张远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编辑 晨星 孙小林)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