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集团改革转型、内部调整的关键之年,”4月下旬,国盛集团总裁刘信义在内部会议上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要求,“任务明确,时间锁定,必须确保完成。”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上海国盛集团已明确为上海市两个国资流动平台之一,被要求在9月底之前完成内部的整合清理动作,以作为上海国资的产业投资平台。另一个平台为上海国际集团,是上海国资的金融投资平台。
今年二季度,上海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这意味着改革落实到资本层面。两家集团的具体方案已经在3月上报。
在上海这轮国资国企改革中,国盛集团被定义为功能类企业。而上海国际集团则被定位为“功能类+竞争类”企业。不同的目标定位,将导向不同的改革方向。将国有控股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也是这轮上海国资改革在监管模式上的革新。
作为国资国企重镇,上海是中国地方国资最为集中的城市,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1.17万亿元,上海国资旗下共有50多家控股集团和65家上市公司。“统一管理和分类监管是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要在这轮国资国企改革中完善激励机制、任职机制,鼓励人才在上海施展才华,让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来干企业,使上海具备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
平台
“上海国资改革初见成效的三个标志是,平台方案基本成熟;市场化开放式重组初现成效;金融系统、文宣系统进行纵向式整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
4月29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二季度工作会议上,市长杨雄强调,要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抓紧推进与竞争类国企相关的各项改革。这被视作国资改革落到资本层面的标志。目前,流动平台的方案已经基本成型。下一步,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盛集团将派代表深入各企业,探讨可操作的改革方案修改意见。“国资流动平台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具有长远作用的基础性改革。国资改革探索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刘信义说。流动平台的定位是服务国企混合所有制,以实现国资保值增值。
有消息称,一个月后,上海还有望推出关于“推进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若干意见”的12条内容,这将有力推动上海国资旗下公司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在对企业类型的界定上,按照出炉的上海国资改革“20条”,未来上海国资企业将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三种。
已经明确的是,公共服务类企业不主张搞混合所有制,功能类企业也不积极推进,而竞争类企业则要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也是国资流动平台将抓紧推进与竞争类国企接触的原因。上海国际集团将负责金融类国有资产的运作,包含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等。上海国盛集团负责非金融类国有资产运作。
一家竞争类国企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国资退出比例也会是商谈的重点。对完全竞争类国企来说,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不等于可以放弃国资控股权。重要国企的二级公司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民营资本控股,需向上海市国资委上报。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意见草案里,也提到在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的国企中推行股权激励机制。要控制高管持股,对于管理层持股明确表示不放开,但鼓励有成果的科研员工、有客户订单资源的从事外贸类员工持股。
5月7日晚,东浩兰生集团旗下兰生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贸易板块实施改制,试点员工持股,这是近年来上海国资系统第一家试点员工持股的企业。“为激励国企经营者大胆创新,上海还率先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一些未规定事项,鼓励开展改革创新。”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邵志清说,完善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也是此次国资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
重组
在4月出台的上海国资改革实施细则中,国企技术创新转型被放在了第一位。去年年底出台的上海国资改革“20条”中,也明确上海国企应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有基础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此,新兴产业也成为上海国资集团改革的重心。目前各家国资企业已经上交改革方案,尚待审核。据了解,上海华谊集团已经在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技术领域投入研发,上海建材集团也从传统建材原料转向研发新原料。上海机电作为国内电梯制造龙头企业,与日本纳博合作,进军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密减速机领域。百视通也将业务重点转向影视技术与户外公交新媒体。“一些PE还专门成立了国企改制工作小组,希望能参与国企改制的进程。”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透露。
招商证券认为,上海新一轮改革是从“管国企”转向“管国资”,将会带来众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机会,扩大民企生存空间,并提升垄断和传统性行业的国企经营。
近日,上海市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重组后,交出首份成绩单。东浩兰生集团合并报表后的业绩显示,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15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2%,其中外贸进出口业务同比增长16%,而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7%。
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旗下两大企业集团,东浩集团和兰生集团在上海国资改革“20条”公布的第二天,实施联合重组,被称为“打响国资改革第一枪”。“4个月以来,不仅完成了两套系统的整合,还初步迈过了融合、增长和转型的门槛。”东浩兰生董事长戴柳说。据了解,除了推动集团层面资产证券化,集团还在二级子公司引入合伙人制。目前,旗下贸易板块有一半以上企业已完成改制,实现了“国有资本+民营机制”的嫁接。
2月,弘毅资本以18亿元受让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10%的股权。由此,国有股权不再绝对控股,从56%下降至46%。“引进弘毅资本既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有股一股独大,为城投控股带来了新机遇。”上海城投公司总经理蒋耀表示。目前,城投控股房地产业务占集团营收入和净利润的半壁江山,公司希望在引入弘毅投资后,5至8年内,将环保产业的营收和利润从现在的25%提升至50%。
可以预见,随着上海国资集团及旗下数十家上市公司的资产、业务重组,领导层变革,将引发资本市场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概念股的强烈关注。
目标
对于国资企业来说,首先受到触动的是关于分类监管的改革。进入竞争类的企业意味着不再有政府托底,将直面来自市场的压力,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功能类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项目,公共服务类企业则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企业不同的分类,导向不一样的改革方向。功能定位和目标的改变,将直接带来公司内部业务模式调整、部门调整和人事变动。监管考核体系也会产生变化。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国资企业还在等待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盛集团两大国资平台商谈的阶段,而且,此前提交的方案中并没有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方案未来也会发生变化。
作为地方国资第一重镇,2013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1.17万亿元,国有权益1.53万亿元。上海地方国资的资产总额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企业的1/10,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1/8和1/5。
即便如此,上海国资上缴收益的量并不大。比如,一些企业收益虽然较高,但同时也承担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任务。一位上海市国资委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企业如果投入技术研发、行业转型以及海外项目,短期利润势必减少,甚至可能承受暂时的亏损风险。企业如果不去创新转型,把投入的资金省下来,当年报表利润可能会非常漂亮,但这没有任何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国资改革中,为了使竞争类企业领导班子大胆改革,上海国资委将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和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视同于利润。对于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并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此外,为了让企业家打消顾虑,转变短期思维,考核期限也将从年度考核转变为任期考核。同时期望通过统筹国资平台,较大程度激活巨额国资存量。按照上海市政府计划,要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30%。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上海要完善激励机制、完善任职机制,鼓励人才在上海施展才华,让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来干企业。
“要完善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改革有风险,创新有失误,要对企业家多些理解和包容,不能总是对着报表看数字来评价企业家,只要企业依法依规、企业家勤勉尽责没有牟取私利,就不该作负面评价。”韩正说。
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简称“亚信峰会”)将在上海举行,目前已有近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派团与会。这将是亚信成立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届时,相关高层领导将听取和借鉴上海国企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