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3日电 (王阳) 11月20日,一个成立了8年的企业自治组织的升级版诞生——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事务协商促进会(下称“发展促进会”)换届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并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章程。
2006年,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政社互动、体制创新,摸索出一种新的协商民主形式,成立了发展促进会,旨在通过对园区重大事务进行民主协商、讨论交流,充分表达园区企业当家作主、民主参与、自治管理的意志。8年来,发展促进会已成为了民主协调、协商的一个主要平台和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代议功能。
张江高科技园区有1万多家企业,其中80%为小企业,仅靠政府来管理和推动其发展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更加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三方治理。新一届发展促进会将集聚更多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资源力量,在推动园区发展过程中起到繁荣、整合、引领、催化等诸多作用。
新一届发展促进会主席为陈凯先院士。发展促进会采取每年一轮的轮值会长制度,轮值会长代行会长职责,基本由著名企业的领导担任。目前,团体会员吸纳了65家企业加入,个人会员主要为两院院士、人大代表、园区管委会领导(仅以知名人士和专家身份参加)等,共11名。
服务政府,助推产业革命性发展
成立之初,发展促进会连续主办和策划了两届“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研讨会”,针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已落后于外省市高新区的严峻事实,以及如何破解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进行研讨。研讨形成的《关于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发展的若干建议》议案,先后得到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的高度重视。催生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4年推进计划和“1+11”的产业发展与扶持政策的制定;2009年5月,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6月,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市科委发布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2009年度生物医药产业转化项目申报指南》,资助生物产业达1.2亿元。
为进一步放大发展促进会在高新区的民主协商代议功能,2010年,发展促进会与市政协对接,建立起长效的联络推进机制,成为市政协的重点联系单位。
发展促进会的建言献策为新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助推产业革命性发展的功效也不断增强。截至2013年底,张江核心园经营总收入4800亿元,税收收入203亿元,园区企业规模超万家,吸引了30逾万高科技人才在这里就业。
模式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级
遵循“虚事实做、做实做强”的原则和要求,“发展促进会”积极探索如何在政府职能转变、政社互动方面发挥社会性职能作用,突破区域性自治社团组织的局限性,实现集行政、市场、社会之功能,把张江高科技园区打造成服务型政府典范应走的创新之路。通过修订与完善各种制度带动软件更新的一系列优化举措,提升了综合服务的能级。
2011年,“发展促进会”收集企业和产业的热点、难点以及发展瓶颈问题时,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提出“园区管理,鼓励企业家参与”被“张江新十条”采用,浦东新区有关领导评价说:“敢闯敢试的精神为创新驱动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在自我管理与服务方面,会员企业向园区捐赠雕塑、开展心理援助项目,会员企业之间开展各种技术交流活动,打通了产业上下游合作的渠道,促进了一些技术研发瓶颈问题的解决。
华丽转身,用创新肩负新使命
新一届发展促进会将通过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拓展发展新思路,重新调整、定位它的重使命。通过民主参与、协商议事机制,参与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及公共事务管理,成为连接政府和园区企业的纽带。参与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职责范围内有关规划调整、产业发展、公共配套、社会管理等重大事项及重要决策,代表园区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围绕园区产业发展、企业服务等工作的导向和需求,为管委会产业促进、招商稳商等决策制定提供资讯和建议;向企业做好园区政策宣传、传达和培训工作。
通过整合汇聚、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整合园区重点企业、领军人物、专家院士等各类社会资源,打造引领园区科技创新和“四新”发展的社会平台。充分发挥“发展促进会”的整合优势,汇聚园区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等资源,搭建企业互动沟通的多种平台(I talk、企业家俱乐部等),激发碰撞出新思想、新模式的服务理念。通过产业信息共享、咨询服务、论坛活动等,营造激发创新的园区环境,促进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互动、联结,形成不同产业间的技术协同、跨界发展。
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实现园区企业自治,打造园区企业互动的核心。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园区核心企业和业界精英的集聚体。利用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等技术,“发展促进会”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各类服务,搭建平台以增进企业互动,开展新产品、新技术交流等,形成企业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用自身的创新之举奠定可供借鉴的“模板”,以自身的创新带动百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