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3日在此间发布《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其连续第二年公布的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显示,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分列前三名。
以198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建园为标志,中国产业园区建立迄今恰逢30周年。
报告回顾了中国产业园区30年发展历程,认为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发展路线主要是从“政策、行政化、硬基础”的方式吸引资金和技术向“制度、融合化、软环境”的转型升级发展过渡。报告首次提出了“园区2.0”的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要素为“制度、融合化、软环境”,以实现创新升级阶段的持续发展。
2013年被视为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一年,通过对2013年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指数的分析,尤其是与2012年指数的比较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总体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拥有482家国家级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大类园区的GDP合计达到132127亿元,占全国GDP的近1/4;合计上缴税收为21975亿元,占全国上缴税收的近1/5。
在百强榜单中,东部产业园区占据了61席,中部产业园区22席,西部产业园区17席,“东部强、中西部加快进步”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就上海市而言,上海拥有各类国家级产业园区19家;入选百强榜产业园区共有4家,较2012年减少1家,入选数量居全国第4位;两大类园区(经开区和高新区)入选百强榜比例为50%,入选比例居全国第5位;百强榜中4家园区总体得分居全国第6位;百强榜中4家园区平均得分居全国第4位;百强榜中4家园区平均得分较2012年增加21.84%,增幅仅次于湖北,居第2位。
从百强榜园区上缴税收来看,江苏、北京、山东、广东四个省市进入百强榜的产业园区合计缴纳税收均超过1500亿元,上海超过1000亿元。
报告认为,排位靠前的知名产业园区继续表现出“全能者”的角色,但多数产业园区在发展指标中表现并不均衡。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说,2013年,一批全能型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合作、园区服务、社会发展五项指标上均有不俗表现,其中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均有4项以上指标进入20强。
经过30年的发展,大多数国家级园区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对此,任浩认为,创新与合作是中国产业园区保持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未来产业园区发展会走向2.0模式:即在创新升级时期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合作方式、发展路径,以实现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