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RJ21—700新支线飞机到C919大型客机;从国产海工核心配套件到先进封装光刻机产业化;从首条机器人生产线开发到高效太阳能电池离子注入机。今年上半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线开花,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活力与希望。
刚刚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7.7%,增速快于全市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一举扭转了前两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前两年光伏、造船等行业产业受全球行业大环境影响,陷入产业“寒冬”。然而,本市产业部门和企业顶住外界压力,苦练内功,蛰伏研发。如今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光伏等产业也越过难挨的“寒冬”,迎来春天。
从天空到海洋“动力十足”
6月18日,上海大场机场一架ARJ21—700飞机呼啸着飞上蓝天。经过此次试飞和系列测试后,飞机将交付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五年多来,ARJ21—700飞机经历各项取证试验,为的就是终有一天让它真正成为产品进入市场。
另一边,中国首架大飞机的梦想也渐行渐近。今年5月,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前机身部段成功下线;7月23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平尾部件装配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平尾生产线上正式开工,这也是中国民机第一个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正式开工。
中国商飞正沿着规划的“航线”加速飞行。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壮龙表示,中国商飞将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战役”、实现“一大突破”。坚决打赢ARJ21取证交付攻坚战,今年年底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开始交付;坚决打赢C919大型客机工程发展攻坚战,今年底首架飞机完成结构总装,力争2015年年底首飞;坚决打赢能力平台建设攻坚战,今年“一个总部、六大中心”建设基本完成;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同时,积极推进未来新型客机项目,实现“一大突破”。
从蔚蓝天空俯瞰辽阔海洋,在国家扶持政策和船东抄底购船带动下,上海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渐渐走出阴霾,呈现复苏迹象。
今年以来,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总产值开始步入两位数的同比增长率,今年1至6月份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13%。1至5月份实现交船500万吨,同比增长33%。新船订单延续去年向好势头,继续呈现大幅增长。其中,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在新型LNG(液化天然气)船相关技术和LNG全产业链装备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高端产品比例已达92%。外高桥造船公司打破韩国垄断,开建国内第一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成功进入国际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 “俱乐部”,同时手持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12座,形成了不间断、批量化的海洋工程装备生产格局。
此外,江南造船公司积极开拓民品市场,成功开发3万立方米级的支线LNG船、9000TEU级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等高端船舶,在市场的占有率节节攀升。上海中远船务公司以高质量的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详细设计、生产设计以及现场技术服务进入巴西海工装备市场,得到巴西合作方高度认可,继而一举承接了8艘FPSO生活模块、3000米深水钻井船功能模块以及钻井系统的建造合同,成功进军巴西海工主流市场。
新能源产业“熬过寒冬”
由于欧美反倾销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狂飙突进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内外交困,近年来迎来艰难的调整期。从过热到退潮,上海的光伏企业为熬过寒冬,在全国率先开始实行不同以往的探索与转型。
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市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核电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高达15.6%,高居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细分行业之首。
今年以来,本市按照《贯彻的实施方案》,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光伏应用市场,尤其是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如今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光伏产业上半年销售额达70亿元。其中,光伏电池产量增长90%,销售增长100%;组件产量增长50%,销售增长12%。
市经信委技术进步处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除了前两年产业基数较低外,更关键的还是本市能够顶住压力,舍得在高端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今随着内外部环境回暖,特别是新技术和新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后,迅速迎来爆发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品高端制造设备方面,森松集团研制的36和48对棒高效多晶硅还原炉系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5项。其中,36对棒高效多晶硅还原炉实现产业化,有效提高了光伏电池的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森松在产值、销售、利润三项指标的增幅更是分别高达303%、103%和58%;凯世通研制成功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离子注入机,在上海航天太阳能科技公司应用成功后实现了批量生产,今年预计销售4台,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使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不必再从国外进口设备来实现转换效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从政府高层的表态来看,核电的发展由原来的“适时启动”转化为“抓紧启动”,对核电建设速度已提出明显要求。在此带动下,上半年上海一批核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比如,民营泵业巨头上海凯泉泵业研制的CAP1400核电常规岛主给水泵、循环水泵组,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常规岛建设的国产化又迈进一步。
高端智能装备引领发展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专业名词。业内认为,OLED极有可能在5到10年内替代液晶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显示技术,是下一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市以OLED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同比增长13.5%,仅次于新能源产业。
作为本市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显示屏的先驱,和辉光电日前将首批AMOLED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这是国内AMOLED产品的首次出货,实现了国内首条AMOLED生产线的批量生产。据了解,首批出货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市场高端产品规格,将与新近崛起的国产自主品牌智能手机结合,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与功能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AMOLED显示屏的出货在中国显示屏产业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AMOLED显示屏已经成功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打破了国外供应商的垄断。
为何国内的OLED产业长期落后于欧美国家?关键是缺乏平板显示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
如今,以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SMEE”)为代表的高端投影光刻机研发制造企业正在崛起,引领“中国智造”不断走向世界。
今年上半年,SMEE的2D先进封装光刻机实现产业化,形成5至8台年产能,累计生产并在客户生产线上应用8台,实现销售5台。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25%,尽管如此,上微仍占据了国内新增市场80%。同时,研制成功1台应用于8英寸和12英寸硅片的3D硅通孔先进封装光刻机,通过了客户认证,今年底将形成8至10台产能。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国内先进封装光刻机应用市场也将成倍增长。
在其他高端智能装备如机器人产业方面,新时达公司上半年完成首条机器人生产线开发,完成首台使用自主控制软件的机器人样机,6、16、25公斤机器人实现小批量试生产。微松机器人完成“基于模块化理念设计、针对智能手机屏柔性组装测试生产流程”的机器人化生产线解决方案,首套设备顺利下线。
市经信委装备产业处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本市将继续推进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带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生产;同时,推进上海交大与康桥工业园区开展康桥机器人产业基地与技术合作,梳理和支持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重点项目。据预计,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左右。